“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愿你所愿的笑颜,你的手我蹒跚在牵,请带我去明天……”这首传唱度很高的歌,今天终于把它翻唱了一遍。虽然声音无法跟专业的空灵嗓比较,但内心的感情是诚挚的。
和孩子们一起观看《我和我的父辈们》是上个月的事。孩子们见我哭得稀里哗啦之时,却不知如何是好……从那天起,我成功让四岁的孩子爱上了《如愿》这首歌,她沒事就会哼出音调来。
我打算先翻唱一遍给她听,以后方便她学习。我一遍又一遍地细听,然后一遍一遍地跟唱,当确定自己能独立唱时,我开始关掉“原唱”跟着优美的音乐唱起来“你是遥遥的路,山野大雾里的灯。我是孩童啊,走在你的眼眸……”
这时“乘风”壮烈牺牲、“父亲、母亲”为航天事业献身、“哥哥”放孔明灯、“妹妹”实现了父辈的航天梦、“鸭先知”尝试广告宣传、机器人父子在未来的2050重聚……这一幕幕画面在脑里再次浮现。
晚上,四岁的孩子将图书馆借来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绘本递给我讲。这是她无意中找来的,封面设计当然有我们最熟悉的中国红,内容介绍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起初经过艰苦战斗,先后实破了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然后着重介绍了红军爬雪山“神山夹金山”和过“死亡之海”草地的凶险经历。
在图书馆的时候,她让我给她讲,我觉得她小会很难听懂,想着她不会有耐心听,但又害怕她闹腾,于是尽量在不影响别人看书的情况下,压低嗓音给她大概介绍了图画书所发生的过去的真实故事。
令我想不到的事情在后面发生了。在自由选择借书的过程中,她非常肯定的选择了这本“红书”。我想着:随便吧,反正借了你也不一定会看(对于她这么小的孩子来讲,内容还是比较长,且不易理解,图画全黑白色的并不符合孩子喜欢鲜艳多彩的胃口)。
可今儿一早,上幼儿园之前她央求我讲,见她兴致如此高昂,于是我开始耐心讲起来。这比在图书馆讲得更细更用心了,每到激动人心的时刻,我的语气里饱含着深情。跟往常一样,孩子中途会蹦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和问题,我都很耐心地用她能理解的程度去进行解答。故事讲完,孩子心满意足地上幼儿园去。
更令我想不到,晚上的睡前故事,她除了选了一本新故事,最后又把目光投向了这本已经讲过了两遍的“红军故事”。
我因为《如愿》才想着带孩子一起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们》,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对“打仗”这一概念有些理解,并对“毛爷爷”这一伟人有些敏感,比如我打开《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封面,里面呈现的是伟人潇洒飞扬的毛笔书法《七律.长征》,我给她讲诗的由来,激情满满地朗诵了一遍,她竟不由地赞叹说:“毛爷爷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来呀!而且他毛笔字也写得好美,他是怎么做到的呀!”
从《我和我的父辈们》几个时代的缩影诠释了我们几代人的艰难历程,到孩子无意间发现《红军不怕远征难》,让我得到一定启发——不要以为孩子不懂就不去主动引导。传承民族精神,引领下一代努力前行的担子无疑落到了我们这些80后、90后父母的肩上。虽然四岁的孩子暂时无法真正了解书法之美,诗歌之美,战争之苦……但她能够通过我的介绍慢慢“爱乌及屋”——愿我们一起展望未来,一切如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