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天瑞15总第015篇
人生最重要的事儿,莫过于生死。生死之中奥秘无限,把握好了生死,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意义恒远。
生死两重天,不可相互知。生死又是相对的,有大生死,也有小生死。我们所要了解的,是生及生死转化的奥秘。

在生(事物有形存在)的过程中,分为看不见(生)和看得见(死)两个部分,又可分为源(缘)起、发育、出生(成形)、生长、甦变(再出生)、衰退(再发育)、死亡(再源起)等七个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是生的阶段,往往看不见;后两个阶段是死的阶段,往往看得见;中间是有生有死的阶段,生和死同时存在,生中有死,死中有生,或生或死,却被其外在形体状貌蒙蔽。

比如人生:生长阶段,青春期之前命性发育,到了青春期完成一次“生死”;甦变阶段,三十六岁之前人格发育,又完成一次“生死”;更年期之前命性衰退,完成了第三次“生死”。这三次相对较大的“生死”,也是我们人生的三次发展机遇。事物发展的七个阶段,之所以相互区别、互有界限;各有使命、各具特征;状态、存在品质各异,就是因为各自的生死变化不同。只看到事物的外在形体,而看不见其中的生死,就会让我们错失人生机遇。

列子说,“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这个“机”就在于生与死的转换之间。事物的生死,不管大生死或小生死,皆受“质、量、度、序、机、间”(即所谓“六字诀”)支配。其中“序、机、间”属于宏观规律,整体作用;“质、量、度”属于微观规律,具体作用。“机”是其中的中介,比如机会、机遇、时机。“机”在“生死”之“间”:大机会存于大生死,小机会存于小生死,无机会在于没生死,谋机会在于预生死。
而平时,我们却常常处于生死之中而不知,处于生死之交(如动荡不安)、重大机会来临之时而不识,因而迷惑、受挫甚至被颠覆。

平常我们要把握好“质、量、度”。如何把握?首先在于“序”。“序”即指“质、量、度”的先后次序,三者次序乱了,就会留下隐患。这是大序。还有小序,即在做事过程中,如何做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比如青春期之前的孩子,除了身体发育,第一序位是自由发挥天性,第二序位是习性习惯校正,第三序位才是学习知识,这个序乱了,孩子的成长必然出问题。所以,“序不明、慎行动”。

“质、量、度”三者之间,首先要把握好“质”。质者:品质,标准,依据;资质,资格,品格;原则,方向,路线;法则,规矩,天道。比如,孩子到了青春期,就要解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做人的问题:直接利己,通过利人而利己,还是先于利人;耗损生命,养护生命,还是通过养护生命、使用生命、修炼生命而升华生命;依赖依附,独立自主,还是将自己融入身外世界,成为世界一分子,共赢互成;求享福,求自由,还是求苦中悟道圆满;自我中心,自以为是,虚心学习求教,还是内求与外学合一等等。二十四岁之前,这些“质”的问题务必要搞定,否则将贻误终生。

我们面对一个人、一件事时也是如此,首先确定“质”:自己是什么人,如何对待人的优点、缺点和特点,如何对待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准备付出什么,预备获取什么,如何面对困难和问题等,先要搞清楚,否则就会随时迷失方向,陷入窘境。
明确了“质”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对待“量”:解决大小、多少、快慢、高低等问题。把握“量”,就要与“度”相结合,用“度”去衡量“量”: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包括保持阴阳平衡,不可偏颇一端。比如动静、潜显、盈亏、内外、男女、老少、上下等等。

处于某一阶段内(生死之中),要依“序”把握“质、量、度”;不同阶段之间的生死转换,则要把握好“机、间”。“机”在于生死之“间”,即逆境期。比如人生的“青春期”“甦变期”“更年期”,事物动荡、巨变、摇摆等逆境期。“间”,指空间,间隙,缝隙。
处于生死之间逆境时,要看清走势,防止被剥夺、被压垮。顺境时把握“间”之“机”,则在于发现走势,不管其势强弱,都要助势而行,顺势而为。比如,男孩女孩从小充分互动,到了青春期就顺利了。

我们平时机会把握得不好,就是因为在变化之时惊慌失措,或是在未变之时,只顾怡然自得,头脑麻痹不清醒,忽略了走势。列子说,“间不可觉,俟至后知”。这种隐藏着“天机”的生死之“间”,一般人看不见,所以需要我们放松身心,泰然处之,去观看和发现。
当然了,“六字诀”的把握,主要靠实践磨练,本文只是学列子的一个小小感悟而已。继续生死话题的讨论,请看下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