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和家人育儿理念不一致?你需要读懂那些「画外音」

和家人育儿理念不一致?你需要读懂那些「画外音」

作者: vivichen167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12:01 被阅读0次

    我在月子期间遇到了很多育儿问题和困扰,迫切需要学习一些育儿知识,来指导我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喂奶、哄睡、宝宝哭闹等。那时候卧床时间较多,我常常在手机上看育儿app中的文章。

    app中的帖子画风是这样的:

    满篇的标题党,勾起我的好奇心,于是点进去,看了一篇又一篇。

    大量的负能量吐槽,吐槽老公,吐槽婆婆,吐槽父母,吐槽老板……看得我心中也有点堵。

    很多伪装成专家建议、育儿权威的文章,实则煽动你的焦虑感,最终为了推销母婴产品。

    或者是平台为了「用户黏性」「用户留存」而雇一帮自媒体、达人、水军,东抄西抄,产出一些不成体系又低质量的「内容」来「过度消费」用户……

    奇怪的很,那时候的我却很信这些,以为别人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免得自己走弯路。

    结果……看了这些,我果然走了弯路

    这些内容看多了,让我变得特别敏感,生怕培养了宝宝某个坏习惯,或者让宝宝形成依赖,「被惯坏了」。处于焦虑期的我就像一个爆竹,也常常和家人起摩擦,一点就爆。

    有些育儿理论甚至是互相矛盾的。

    有的文章说宝宝哭了,要立即响应他的需求,这样宝宝会有安全感;有的文章说要延迟反馈,对哭声免疫,宝宝哭得时候不立即抱,否则会惯坏他。

    有的文章说宝宝几个月就不要喝夜奶了,否则容易蛀牙,对睡眠也不好;有的则说他想喝就要让他喝,要充分满足他的需要,到了某一天,他自然而然就不喝了,一觉到天亮。

    ……

    看到这些相互矛盾的「育儿理论」,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同时也非常非常焦虑,因为第一次当妈,谁可以一下子就那么老练?胸有成竹?

    那时候,我特别希望出现一个权威的声音,告诉我: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

    但是,并没有。

    那时候,我很有挫败感,也很迷茫,变得患得患失。

    小半年过去了。现在想想,觉得真没必要,干嘛这么拧巴?!但当时就是这么不由自主地陷进一个怪圈,怎么也走不出来。

    每天都想要奋力爬出这个怪圈,想要去寻求「权威」的声音,看更多书和文章,去找到那个让自己信服的「正确的结论」,然后就可以松一口气,安心地应用在宝宝身上。

    但是何其容易!

    我第一次学骑车、第一次学游泳,也是摔了好多跤,喝了很多水才学会的,付出了许多努力和汗水。

    而这一次,我怎么可能一点失误都没有就学会当妈呢?

    半年以来我看了大量的书和文章,有一次恰好看到这样一个观点:

    人都是自私的。宝宝哭了,很多人采取的第一行动往往不是去了解「宝宝为什么哭了」,是因为饿了?累了?还是冷了?身体不舒服?

    而是担心「宝宝哭造成的后果」,比如担心其他人会不会觉得她没照顾好孩子,担心自己的形象受影响,担心吵到别人……

    于是他们不假思索抱起宝宝摇啊摇,颠啊颠,希望他立马闭嘴不哭。但可能宝宝是因为饿了才哭,被摇了半天肚子还是饿。

    我看完觉得很好玩,原来一个细节还能看出人和人的那么多差异啊!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处处蕴藏着人性的奥秘。

    这个观点启发了我,于是我把我的观察和思考结果整理成表格,也许这些话语、行为正在或曾经在你的身边上演。

    也许能让你对育儿理念不一致的家人(老公、婆婆、爸爸、妈妈等)有了新的认识。你难道不想知道那些你看不惯的持不同育儿观念的家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吗?(哈哈,说这句时我好坏)

    (请读者朋友们不要强行对号入座,这只是代表一种行为背后可能的心理诉求,但也不是绝对的)

    我仅仅梳理了一小部分行为,但人深层的心理诉求都是大同小异的。

    可见我们是多么脆弱啊!

    很多大人(或老人)一听到宝宝哭声就立马百米冲刺过去,喜欢抱孩子坐车(而不是让他坐安全座椅),抱孩子喂饭(而不是一开始就引导他自主吃饭),抱着孩子做各种事还不怕累……

    这背后可能蕴含着的奥秘是:他们需要被需要、被依赖,并得出一个心理暗示:「孩子需要我,我还有价值,我不是一个不中用的人」

    如果在成人身上得不到这些,他们就会变相从不会说话、不会表达的婴儿身上去索取。这样他们就不至于陷入「不被需要」「被忽视」「没有价值」的痛苦境地了。

    我想到这里忽然释然了,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育儿「理念不同」,很可能是个幌子,你需要退后一步,再深入洞察,看看「理念不同」的背后,是不是藏着很多难以言说又不可或缺的人性基本诉求。

    想明白这些,我开始审视自己曾经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下意识的反应,背后到底是内心的什么诉求在召唤,开始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我也很少试图去改变身边任何人了,不再试图让他人和我的「理念保持一致」,让他们用我满意的方法去养孩子,我会思考他们「不配合我」是因为他们还有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所以他们才需要在一个婴儿身上获取这些满足感。

    而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一个6年互联网运营的职业病O__O "…)

    这样也许我们可以更加愉快地合作。

    这一次我学到的,总结下来也就是两句话: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如果我只是从育儿方式上去做简单评判,谁对谁错,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论,此时如果从行为层面跳脱出来,去思考行为背后的人性诉求,你原本的不满、暴躁、气愤可能会化为理解、同情、悲悯。

    2、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每次妥善地解决问题之后,你都能学到一些重要的东西,生活也变得丰富了。也许你变得更自信、更聪明,学会相信生命,或是发现了自己的一项天赋。

    所以,我将我的思考与经验分享给你们,希望对你们有一点点启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家人育儿理念不一致?你需要读懂那些「画外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at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