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时候,学了一篇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课文。
于是我的同桌小兵,托人到市里的图书馆东问西跑,好不容易才买了一副袖珍版 的《清明上河图》。
有一天晚自习,我和小兵正津津有味地观赏,被语文老师发现。
他一把抓过画狠狠地揉了揉扔到地上,怒问:看这有什么用?考试能多考一分?
然后指着地上的一团画对班长说:明天把这给我点了生炉子!
我和小兵自知理亏,不敢言语。
第二天,班长悄悄将皱巴巴的《清明上河图》递给小兵,小兵的眼泪夺眶而出。
小兵后来跟我说:是班长挽回了《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副名画的尊严。
1、
几年前,上海博物馆展出《清明上河图》真迹,轰动艺术界,世界各地的华人都纷纷飞回来观瞻。
余秋雨和白先勇也相约而去,现场排着队,一眼望不到头。其中有几位九旬老人和两位癌症患者。
博物馆人员得知后,立即找到这几位老人和病人,请他们先行入场。
没想到,他们回绝了。其中一位老知识分子说:
看《清明上河图》,就应该恭恭敬敬地站那么久。我们来日无多,更要抓紧这个恭敬的机会。
当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肃然起敬。
这位老者,挽回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
2、
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正在讲学。
一个弟子樊迟说:
我想学种地。
孔子答曰:“吾不如老农。”
我想学种菜。
孔子答曰:“吾不如老圃。”
于是樊迟失望离开,孔子骂曰:“小人哉!”
我当时看到这里不禁暗自叫爽:骂得好!孔子挽回了作为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尊严。
其实这种小人,并非只是中国所独有。
3、
公元前三世纪,在古希腊,大数学家欧几里得正在讲几何学。
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道:“学几何有什么用呢?”
欧几里得顿了一下,跟仆人说:“给他三个金币,让他走吧!”
于是这个学生被赶了出来,欧几里得讽刺道:“几何没有用,钱有用。”
我当时看到这里忍不住拍手称快:赶得好!欧几里得挽回了作为一门几何学应有的尊严。
但是有这种偏见的人,也并非只是文盲所独有。
4、
龙应台在德国的时候,隔壁住了一个修下水道的工人。
有一天她无意中发现这个工人在阳台上读康德的著作,于是就问:你还读这个?
言外之意是,你一个工人读哲学书有什么用?
工人回答说:下水道里面一片漆黑,我工作时嘴里默念着康德的哲语,心里就感觉充满了光明。
龙应台听后羞愧不已,当我听到这个回答的时候,不由地嘴角一笑:答得好!
这个工人挽回了作为一个读书者应有的尊严。
那么,读书真的一定能给人带来光明吗?
5、
公元554年,南朝首都江陵被西魏大军围城。
梁元帝萧绎召集群臣,在大殿上大讲老子的《道德经》。
传令兵来报,都城已被攻破,于是君臣商量对策。
一名臣子说:释放狱中囚犯,将功赎罪,抵御外敌。
梁元帝大怒:一个都不能放,当即下令处死狱中所有囚犯。
然后将宫内所藏的十四万卷图书付之一炬,左右问其原因。
答曰:朕读书太多,以致有今日之祸。读书有什么用?
最后梁元帝被乱兵所杀。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按捺不住拍案而起:是你没用,不是读书没用!
梁武帝丧失了作为一个文学家应有的尊严,虽读书万卷,却无法照亮自己心中的黑暗。
他不仅冤杀了千万名无辜的狱囚,更烧毁了千百年辉煌的中华文化。
从他引燃自己怒火的那一刻起,就从一个当时最大的学者,变成了继秦始皇以来最大的民族罪人。
同样是读书人,德国下水道工人的境界比这个南朝的皇帝高出何止百倍千倍。
他的失败,是不仁不义人格上的失败,读书何辜?要替他承担这个千古的罪名?
后来我发现,烧书的人恐怕不只梁元帝一个。
6、
我高中的时候,看到许多学子毕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三年内所有的书堆到宿舍门前,然后点一把火。
几个人高兴地围着火堆狂奔,边跑边喊:他妈的,终于报仇雪恨啦!
从那一刻我就知道:
虽然梁元帝已经死了,但他仍然活在许多中国人的心里。
他们既没有知识,也没有尊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