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辅导的终极目的是在于透过一定的专业历程,促成当事人的成长和改变。
世界上有三类人,第一类是知道自己的问题,不断寻找方法去解决改进,持续成长进步;第二类是知道自己有问题,还死不承认,消极怠工;第三类是不知道自己有问题。
针对今天所说的四种情况,都是为第一类人服务的。
1、生涯已决定者
生涯已决定者就是指当事人在生涯发展过程中,完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生涯决定。例如一位应届毕业生决定要从事金融工作,一位高三学生决定大学要进修哲学系,一位大四学生决定毕业后要赴美留学。
从理论上看,一位生涯已决定者大致的状况是:经过了自我的探索阶段,他对自己的能力、兴趣都很清楚,对选项的性质、相关的信息都搜集得相当仔细;对他人重要的意见也都纳入考虑范围,最后,权衡轻重,在几个选项中择一而行。
就常理推断,既然已经做决定,何必再接受辅导呢?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即使当事人已经做了决定,生涯辅导仍可以帮助他确认或验证选择的正确性。第二,当事人可以借由生涯辅导进一步完善达成目标的具体步骤。第三,当事人表面上做了决定,实际上内心还是很犹豫。
2、生涯未决定者
生涯未决定者就是当事人对未来的生涯选择还未有具体承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已经有了大致方向,但一直还没有拍板定案。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探索性的未定向,具有这些特征的人多半就是缺乏有关自己与职业世界的信息了解;第二,是多重选择的未定向,由于同时具备多种才能或兴趣而无法做决定,有的人才华横溢,同时对商业、文学、建筑都感兴趣,也会面临左右为难的生涯选择。
3、生涯犹豫者
生涯犹豫者也处于生涯未决定的状态,但背后的深层原因要复杂得多,当事人通常会有严重焦虑。这种情况一般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当事人有轻微的人格异常,表现在经常焦虑,缺乏自性,自我认同混淆
第二,当事人有很多错误的后设认知,就是一些固定的职业认知,很难改变,比如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个适合他的职业;我觉得男生不适合从事服装设计,美容师等工作
第三,与家庭中的互动系统有关,传统的家庭伦常关系,导致家庭的期待与目标就是个人的期待和目标。
4、生涯适应不良者
许多理论或研究指出,一个人 的生涯适应不良的现象,比如工作表现不佳、无法升迁、与同事相处常有摩擦等,常与其人格状态有关。人格异常一般包含,妄想、类分裂性、分裂病性、、反社会性、边缘性、表现性、表演性、自恋性、逃避性、依赖性等。
解决以上四种疑惑,就是生涯规划辅导存在的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