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一篇叫《寺庙的“商业模式”是最先进的》的文章。关于里面所说的寺庙的商业模式,有一些启发。今晨朋友也向我推荐了这篇文章。
内容大概是说美国这家Costco超市,作为运营效率的典范。超市里东西品类不多,但都是精打细算。商品销售价格超低,并且有最高加价不超过15%的最高限价,平均加价率为7%,刚好能覆盖住各项成本开支。商品一分钱不赚,但它却是净利润近150亿的上市公司。那它的利润是哪儿来的呢?是靠收取会员会费来的。每年吸纳2700万会员,收取会费20多亿。
然后就讲到了寺庙的商业模式。临安昭明寺,因为没人捐香火钱,差点要被饿死。这个寺庙要收取门票,进庙拜菩萨要收10元门票,全年营收十多万。后来净空法师去了取消了门票,凡是进来朝拜的,皆送书与光盘。接下来一年香火费一千七百多万。
两个案例都讲的很简单,但大家千万不要脑子过热,认为一看就学到了高招,采取拿来主义,回去就用。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Costco超市给我的启发是不要再去做加价的买卖,永久抛弃掉成本+利润=收入。在信息化、网络化如此发达的时代,信息差的存在会被各种公开化、透明化。昨天讲的旅游的产业链也是如此,从游客——组团社——渠道商——地接团——景点,层层加价,导致地接团成了“负地接”。以淘宝为例,大家习惯性的将线上价格和线下价格做对比,实际上就是在打破这之间原本存在的利润信息差。但是无论线上线下,商家自身都在保护这种信息差不被消费者知道。采取各种名目赚取利润,比如增加快递费用,实际上就是把商品利润转嫁到快递费用上,实际上的快递费用要不了那么多。这和旅游业里的乱象有什么区别呢?
不靠产品靠服务,不论是Costco超市还是临安昭明寺,他们都采取了不靠产品靠服务的方式来赚取利润。Costco超市不依靠产品溢价,昭明寺不依靠寺庙门票收入。在我看待商业模式的三个指标中,他们实现了盈利方式的转变,完全区别于传统同行的做法。
免费的零门槛魅力,Costco超市的产品本身在利润上实现了免费,昭明寺在寺庙的门票上实现了免费。付费和免费之间有一个心理门槛,就和从0到1之间需要实现极大的突破才能达成一样。收10元门票和收5元门票的差别,远远比不上收4元门票和不收费之间的差别。从经济的角度看,前者节约了5元,后者只节约了4元,但是人们在心理上是会普遍选择后者的。因为后者直接将经济门槛从有降到了无。从这一点上来说,Costco超市收取会员费的方式还是比不上昭明寺的香火钱。
拿人手短,昭明寺送书送光盘。本来收费的门票不收费了,还倒贴给你书和光盘,再便宜这也得有成本啊。人大多数都讲究面子,寺庙送你的,就犹如菩萨送你的,你还能让菩萨吃亏了?只计算捐50元的,还不换成100元的再拿出来。
真遇上一分不捐的那绝对是极少数人,如果哪家保险公司有兴趣,开发一款产品卖给寺庙,只要不捐款的人数比例达到多少,或者不捐款的多了导致成本过高,就由保险公司赔偿一定费用。这肯定是稳赚不赔的,大家当笑话听听吧。
隐藏的标准。标准作为我看待商业模式的第二个指标。Costco超市对产品品类的选择,价格的区间定价等等,在具体的业务流程上必然有着规范的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存在,不可能凭借一个盈利方式的转变就能够获得每年上千万会员的加入,因为不标准的情况下,会员服务体验差,会员流失率会非常之高。昭明寺同样如此,从游客进庙到离开的整个过程,什么时间捐香火钱,什么时间送书和光盘,什么地点拜菩萨等等,其流程都是标准和规范的。
隐藏的数据。我看待商业模式的第三个指标,数据可采集。Costco超市和昭明寺,他们的流程是标准化的,他们的数据一定会进行采集,或许是用设备进行线上采集,又或者是人工采集数据。这个过程也是一定存在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流程改造,有助于标准的迭代和优化。
欢迎添加我个人微信:dy0039多多交流,请备注:姓名+行业(不备注一律不加)。请告诉我你具体从事的项目和项目的当前情况,我们通过交流共同挖掘你企业的潜模式,优秀的项目可以合作,消息过多不能立即回复还请见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