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学•国学•养生
《万历十五年》——社会的一个缩影

《万历十五年》——社会的一个缩影

作者: 伏帖圆舞曲 | 来源:发表于2017-02-16 21:09 被阅读22次

看这本书,我想所有的人都会说:以史为鉴。之前我以为是写万历当朝15年的事情,读完才知道是说这一年发生的很多事情,其实是一些隐患。

有时候我们喜欢抱怨某件事,会把事情的经过说与人听,别人听了,就会站在你的角度去分析,基本都会认同你的观点。如果是说与理智的人听呢?你可能会生气,因为理智的人会考虑到因为环境、你与别人的关系、上下级的微妙、空间和时间维度的变化等等原因,指出其实错的人是你。这本书喜欢它的人太多了,作者给我的感觉就是这种“理智的人”。

首先说下这本书,书的目录很简单,就是7章,每章都几乎只是一个人名,但是作者却从每个人身上或者每个人身边发生的事情讲起,将当时明朝社会下的体制、经济(农业和商业)、军事、财税、文化分析的清清楚楚。讲解历史用这种方式,非常通俗易懂。

本书读完,感觉到“悲观”,皇帝被限制、张居正被清算、戚继光终未巩固边疆、李贽也抱憾终身。这个时代不乏有志之人,但最终因为局限(社会制度的局限),最终没有改变明代走向没落的结局。因为是文官治国,这个时代也出了一些大家,遵循孔孟的大家,如王阳明的“心学”,朱熹的“理”学。

【心学】事件万物的“有”,完全处于个人心理上的反映。

【理学】格物致知,用类比以说明主题,传统的社会习惯,乃是人的天赋性格。借现实的形态描述抽象的观念。

作者最后的解说太好了,他没有说谁好谁坏,认为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要顺应时势。明朝以道德治国,有局限,因为没有法治。历史学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可以窥测这些问题的真貌。


还是摘录几句:

1.“民穷”的根本原因不在国家的赋税过重,而在法律的腐败和政府的低能。

2.我们的政事,注重体制的安定,而不计较对一人一事的公允。

3.知识是一种决断,必定引起一种行动。

4.李贽的学说破坏性强但建设性弱。——这一句其实很关键,我们的做事方法要多考虑建设性。

5.正义感放在局部的场合下使用,可能与初心相违。

相关文章

  • 《万历十五年》——社会的一个缩影

    看这本书,我想所有的人都会说:以史为鉴。之前我以为是写万历当朝15年的事情,读完才知道是说这一年发生的很多事情,其...

  •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黄仁宇的这本《万历十五年》以万历十五年前后的史事和人物为中心,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基础上...

  • 万历十五年分享稿

    《万历十五年》全书分七章,从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几个人物上来分析明朝万历年间的历史,引出社会不...

  • 历史启示

    最近看《万历十五年》有一点感触,结合现代职场,谈谈感想。《万历十五年》讲的是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前后的历史片段...

  • 《万历十五年》有感

    《万历十五年》有感 ----阿拉丁956 再一次打开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一是被张宏杰老师讲解的《万历十五年...

  • 2018-05-29

    万历十五年

  • 2018-05-31

    万历十五年

  •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① 黄仁宇用明朝人物群像的方式描述万历十五年所发生的故事。他讲述的第一个人是那个时期的皇帝——万历...

  • 万历十五年

    写作群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万历皇帝统治的十五年时间,但是万利皇帝在位48年,为什...

  • 书评|“道德绑架”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历十五年》——社会的一个缩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gh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