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晴
01
不知是智能时代发展太快呢,还是老人学习太慢,感觉也就短短十年左右时间,快速发展的智能时代已经让部分老人无法出行,无所适从。
一老人上了公交车,口罩戴在下巴上,手颤颤巍巍地扶着栏杆,只听旁边乘客数落说,你这样还到处跑?老人不明就里,自顾自找座位坐下。跟着上来两名乘务人员,问老人是否有手机,然后将老人扶下了车,说现在乘公交都要扫码,您不扫码不能上车。
地铁站入口,工作人员拦住一位老人,说你要扫健康码,老人不懂。工作人员:你有手机吗?老人:你要手机号码?工作人员大声:通行证,老人:通行证?什么通行证?
一辆公交车前门,一位老人背对着车厢,对站在车下的同伴摊着双手说,我就凭身份证,他(司机)说不可以,非要扫二维码(健康码)。然后不得不下了车。
02
这样的画面看的心塞,一方面是疫情防控和工作需要,一方面是老人完全不懂不会用,很无助。今年因为疫情防控,外出无论是超市还是医院或者乘坐交通工具,都需要扫健康码,不然寸步难行。而很多老人子女远在外地,无法顾及老人的日常生活,也有子女教老人学习这些智能技术,可是老人学得慢,学了就忘,学的赶不上智能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新要求。
记得上半年我们小城刚解封时,出入小区都要扫健康码,石头每天用自己手机给豆爷报体温监测,最后健康码用打印机打出来好几张送给豆爷,让他不得不出门时就带着。豆爷年岁大了,眼睛听力也不好,不会用微信,手机只会接打电话。石头和姑姑们曾尝试教豆爷,没办法学会,也就作罢。好在石头在身边,豆爷也不需要乘车外出。
还有现在医院很多都实行手机网上预约挂号,有的检查结果也是自助扫码领取,这可难坏了一些老人。子女忙,有的还不在身边,总不能每次都让子女陪着吧?还有外出务工或旅行买个车票,也需要网上购买,节假日提前一个月售票,紧俏路段一开卖就售罄,哪有机会让老人去车站排队买票呢?记得以前还写过一位老人因为买不到票而痛哭下跪的小文关注关心“快时代”里的“慢人群”,智能时代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老人们带来不便捷的一面,出个门千难万难的。
03
还有最日常又不可缺的买卖东西,现在也多不用现金,都是微信或支付宝扫码支付,连刷卡都少了,更别提现金收支。有位卖丸子的大爷对着镜头说,以前一天200多元的收入,最近让孙子查了下支付宝,还有支付一元的,老人生气得不得了。这是昧良心的人欺负老人不懂扫码支付吧。
智能时代如何照顾到老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生活必须呢?这还真是个需要解决而又难彻底解决的问题,好在社区在行动,常组织一些针对性培训;社会在行动,尽量兼顾老人所需;最可靠的应该是老人们的子女需要积极行动起来,能教会的尽量教会,确实学不了的也要照顾好老人的生活起居,别让智能便捷将老人隔在门外。
今天还看到一件感动的事儿,一位花甲之年的交警单忠雨,自己改造房车,带着年迈的父母周游全国,4年行驶24万公里,最厉害的是带着父母去了青藏高原。虽然担心高原反应,没让父母下车,只在车上一路行一路看,但老父亲幸福满足的笑容以及车窗映出的皑皑白雪还是让我感动不已。单忠雨说,孝敬要趁早,不能等。有张他母亲为他夹菜的照片,他说我很知足,到我这个年龄,还有妈为我夹菜,幸福!回家一看妈在,就大声喊妈,有妈在,这是家!
如果当我们步入花甲之年时,还有妈陪在身边,还有妈每时每刻牵挂我们,还有妈为我们夹菜,那是怎样一种幸福哟!
据说,13到15年后,我国养老产业将代替房地产成为国内第一大行业。在如今迅速发展的智能时代,老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弱些,需要社会和我们子女有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当父母老了,就让我们来做他们的家长吧!父母教我们用筷子,我们教他们用手机!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5312/c6d4bf617f81e2c0.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