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领悟散文阅读和写作
【读书】《名士风流:竹林七贤》|文人圈里的另类光芒

【读书】《名士风流:竹林七贤》|文人圈里的另类光芒

作者: 拾19玖 | 来源:发表于2020-03-28 18:21 被阅读0次

    修长高大的身型覆盖一身白衣。素雅、开阔的室内一张桌、一抹琴.....包含了我对魏晋名士的想象。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就是这样的形象。

    史书记载,成年后的嵇康高大魁梧、仪表堂堂,虽然不刻意装扮自己,却能通过超脱的气度流露出自然的美感。在魏晋那样一个注重外貌风度的时代,这样一位玉树临风、气度非凡的名士,自然备受推崇,声名远播。

    他们是老庄之道引申出来的“玄学”发扬者。

    他们当中,有些悲壮赴死、有些含恨而终、有些装傻充愣以求自保、有些顺应政治安享晚年。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渴望,追求内心自由,只是有些坚定、有些当作避风港、有些当成风流的理由。在魏晋以儒家为主流文化的时代,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就是一群另类青年。

    嵇康

    因为有他,竹林七贤才得以汇聚,另外六人均是仰慕他的名声,慕名来到云台山百家岩。这一薄薄的书中,三分之一在介绍嵇康。

    嵇康

    树大招风,名声越大,麻烦也越多。特别是看重内心自由的人,更容易得罪人。嵇康死于莫须有罪名,当权者害怕他的文人号召力,小人也趁此落进下石。

    归根结底,嵇康死于处事方法。文中孙喜一段预测到他的结局:

    孙登才慢悠悠地说:“你不了解火吗?火生来就有光,可是它也要靠干柴来保持它的光焰。人生而有才,但也要识时务。才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孙登又告诫嵇康:“你很有才能,但缺少远见。当今之世,想要免除灾难、保全自身是很难的。今后你要谨慎做人,少发表议论。”

    生灭万物的火,也需要柴才能发热发光。嵇康虽崇尚“庄子”,但未能了解老庄“外化而内不化”的处事思想,他属于“内不化,外也不化”,最终造成他的悲剧。

    阮籍

    和嵇康相比,七贤中他算“识时务”,做到了“内化而外不化”。阅读过程中,怜惜他的经历。生于权贵,地位名气颇高的他,一生为名声所累。

    阮籍

    司马懿拉拢他,为保命,不情愿地走出竹林,投入官场。为躲避官僚加害,他醉酒装傻。为退掉司马昭的亲事,他醉酒装傻。为避开司马昭的劝进文,他醉酒装傻。

    结果避无可避,写下《劝进表》,自责终身,忧郁而死。但在他内心,竹林的日子是他一生的向往。

    临终时,他写下《咏怀诗》: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山涛

    山涛属于假“玄学”。避祸时想到了竹林,有机会入朝时,抛下竹林,追逐官场“三公”。落魄时,他曾对妻子说:

    “你暂且忍耐这一时的贫苦,日后我必定贵为三公,不知你是否有能力做得高官夫人?”

    山涛

    山涛推荐嵇康为官,嵇康曾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自己的为官立场。虽然,嵇康与山涛立场和观点不同,实际未影响他们的关系。

    嵇康临死前,将儿女托付给他照顾,山涛最终不负所托。从书中解读到,山涛全凭竹林交情列入七贤之中,而非内心理想。当然,积极入世的他活到了79岁,是七贤中寿命最长的。

    王戎

    王戎儒道双修。与阮籍相比,游刃两道更为自然和圆滑。他没有太多心理煎熬,虽为官,不参与政事,名声没有阮籍大,也没有被官场利用的风险。

    王戎

    文中这样描述他的处事之道,是值得推崇老庄之道的人们参照借鉴的。

    王戎奉行的是儒道合一的原则,他的人格也呈现出亦儒亦道混迹于世的圆滑特点。

    只要内心充满敬意,就不需要外在形式上的谦逊和客套;如果内心充满哀思,为什么还要遵照礼教的条条框框呢?在他们崇尚自然、不拘礼节的背后隐含的是合乎礼制的人性精神。

    以上介绍了竹林七贤中的四名典型代表。嵇康活得激烈刚毅,成就最大。阮籍是头伸进了逍遥自在,身体仍在俗世中。山涛探头望了下竹林生活,发现不是自己的菜。王戎给自己开通了出入世通道,自由行走于两端。

    “曲则全,枉则直”,弯曲才能保全,委屈才能伸展,不懂此理者,必定受到不必要的挫折,更不能说践行的是老庄之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名士风流:竹林七贤》|文人圈里的另类光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qu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