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的乱局,让全世界都为之头疼,其实人们过渡担心了,数字货币总市值至今日也才不过2000亿美元,银行业捣个蛋,就是几万亿美元的大篓子,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给新生的ICO多一些宽容和支持?为什么可以容忍银行业创造数以万亿美元计的危机,就不能给ICO多一些机会?
最安分的典当业
如果要看一下各种金融工具,最安分的肯定是典当行,中国可能在南北朝的时候就有了,直至今天,一直波澜不惊,从没有惹过什么大事,如果有什么大新闻,很可能是遇了劫匪。总之,一般是别人惹它,它不惹别人,也惹不出多大的事,因为别人拿物作押,别人不还钱,那就绝当了,直接折价卖了,想惹事也很难。
就这么好安份的行业,可偏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其行业融资总额,占到至今社会融资总额的比例,可以说是非常微小。
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共有典当企业8483家。
2017年全行业实现典当总额2899.7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76.3亿元,降幅为8.7%。其中,动产典当总额950.8亿元,同比降低15.9%;房地产典当总额1516亿元,同比降低4.8%;财产权利典当总额433亿元,同比降低4.5%。
据央行官网消息,初步统计,2017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7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典当行业占社会融资总额不过千分之一点六,完全可以忽略。而且,这其中还有一大半是房产抵押贷款,真正属于传统典当性质的贷款,不到社会融资总额的千分之一,其中还很多估计是作为股东融资平台使用,纯粹面对社会公众的典当融资,估计不过占社会融资规模的万分之几。
能力越大,作用越大,捅的篓子也就越大
像典当行这样的好孩子,之所以如此安全,是因为它真的不存在有任何大的作为,典当行业也有漏洞,但是最聪明的人也难以利用漏洞弄个大新闻出来。
证券行业妖怪多,像明天系这样的资本大鳄,控制资本能达数万亿计,那是因为证券行业融资能力强(明天系等都是金融全牌照,证券、银行、信托、保险),操作空间大,不管法律多严密,总有聪明人能找到新玩法,也只有这样的行业,才能捅出大篓子。
2017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40836亿元,比2016年减少12244亿元。
看上去证券行业融资总额只比典当行大了14倍,但基于证券行业实现了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能撬动的杠杆很多,多达50万亿元市场规模。
也正因为如此,证券行业融资能力远大于典当行,对社会融资、经济发展,其作用也是百倍于典当行,但其惹过的祸,说千倍甚至万倍于典当行,都不为过。
如果说证券行业惹的事够大,那么,还有一个更能惹事的孩子,那就是银行业。这是因为,目前银行业对社会的作用远大于其他任何金融行业,因为其规模大,涉及广,触及深,所以每次金融危机,银行业出事都极为可怕。
真所谓,能力越大,做坏事时的危害也越大。世界最可怕的人,永远是那群最聪明的人,他们进入了能量最大的行业,操作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资金,他们还总能合法的弄出大新闻出来*8,然后等着全世界救助他们。
对于这些惹事生非的家伙,各国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各种监管机构,每次危机爆发,总发觉还是防不胜防。
所以,我们先回顾一下银行业惹的事。
银行危机
对于一场经济危机,其核心往往是来自于银行业的危机,因为银行业关联到成千上万的企业,每一个大的银行机构倒闭,不只关系到无数人的存款安全,还关系成无数人的就业,这是社会无法承受之重。
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例,危机始于住房贷款繁荣,大量无能力购买者在房地美和房利美这样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者,实现了置业梦想。如果房价一直上涨,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是安全的,但房价一有波动,金融机构就会陷入危机中。为了规避危机出现,以及掩盖住房贷款违约风险,金融机构将贷款债权进行资产证券化,再行组合,再将这些衍生品卖给其他金融机构。以房地产贷款债权为基础的次级债,在房地产增长期并无问题,而且收益高,所以为金融机构所喜欢。
直至2007年,大量低收入人群无法偿还房贷,次贷危机爆发,房地美和房利美出事,人们才发现那些以房地产贷款为基础的次级债有毒,经过层层包装,人们根本分不清次级债中,哪些资产是有毒资产,这引发了金融市场恐慌。首当其中的就是总资产高达1.5万亿美元的雷曼兄弟和美林银行,其次是总资产高达1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
雷曼兄弟破产了,但接下来全球市场都受到威胁,如果不实施救助,接下来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陷入破产危机之中。
最后美联储和美国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对陷入危机中的大型金融机构进行紧急救助,世界才安全渡过这场危机。
彼时的中国,我记得当时先声称对中国没有影响,几天之后中国召开紧急会议,推出4万亿救市计划,大力开展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至今为止,为时10年,中国基于保增长、保稳定、防危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基于地方政府债务,多方估算总额不低于40万亿,相当多的投资注定着是不可能有收益的,相当多的高速公路、开发新区等建设,注定着将背上沉重的债务,未来将由全体国民来承担。
前几日,中央已经做好允许地方政府城投公司破产,以此减轻债务压力。
中国曾爆发过银行业危机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邓先生南巡后几年,海南岛、广西(北海等几个城市)、广东等地房地产突飞猛进,形成巨大泡沫,那时金融体系也极为混乱,信用社,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极速债务扩张,完全陷入狂热之中。后来政策降温,房地产泡沫应声而破,不只大量地产公司倒闭,大量信用社也跟着倒闭,闹得最大的还是1998年广东国投破产事件,轰动全世界,债权人遍及亚洲各国,花费数年时间,国投清算组直至2018年2月底移交给万科公司,其清算工作才算终止,但直至今天国投遗产还未清理干净。
90年代的那场由房地产引发的危机,只不过是一场危机预演,规模并不大,影响力主要集中于广东、海南沿海城市,总的来说只是一场小危机,但当时已折腾的不行。在整个广东、海南各大城市所见到的烂尾楼,绝大多数都是那场危机的遗产。
中美都为银行体系安全付出巨大代价
仅从2008年金融危机应对措施上看,中美两国为了防范金融危机扩大,都付出以万亿美元计的代价。美国金融业挤破了一部分泡沫,雷曼兄弟破产,房地美、房利美和美国金融集团等被救助,金融业又重新健康发展了10年时间。
至于中国,仅数量不详(估计40万亿,最高估计60万亿)的巨大地方债务,地方政府已无力兜底,放弃政府刚性兑付,交由市场接盘。
2008年金融危机并未给中国经济和金融业挤掉一些泡沫,我们反而把泡沫吹到越来越大,特别是房地产泡沫,市值已经到了卖掉北上广深,足以买下半个美国的境地。上一次听过这样的话,已经是28年前,那时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是可以卖掉东京,买下美国。
直至近期中美贸易战爆发,一些人才开始担心是否会引爆金融危机。可以说,今天中国的泡沫,正是四万亿救助的必然产物。虽然几十万亿铁公基换来了地方债,以及房地产泡沫达到新高度,但风险都会集中于银行业。
如果未来不幸爆发金融危机,上一次金融危机后的救市举措,会是下一场危机中最主要的炸药。
从银行业麻烦,对ICO的思考
银行业是金融行业绝对老大,对全球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全世界各国经过数百年对银行业监管,已经制定了非常完备的法律法规,还建立了复杂的监管体系,有极为专业的监管机构和人员,由世界上最聪明的金融天才们在驾驭着它们,我们是否可以放心了?
一不留神,银行业就给我们来一个危机,损失动辄以万亿美元计,就以2008年金融危机后,09年中国启动的四万亿计划,中国全社会总共吹大的泡沫可能过10万亿美元,一旦爆发危机,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传统金融体系麻烦不断,中本聪正是看到这一点,才发明了比特币,为世界寻找另外的终极解决之道。
中本聪新生创造了比特币,开启了区块链的大门,但一场新的危机又等着人们,那就是ICO的兴起。
ICO的乱局,让全世界都为之头疼,其实人们过渡担心了,数字货币总市值至今日也才不过2000亿美元,银行业捣个蛋,就是几万亿美元的大篓子,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给新生的ICO多一些宽容和支持?为什么可以容忍银行业创造数以万亿美元计的危机,就不能给ICO多一些机会?
本文转自比特斯卡。链接:https://bihu.com/people/10069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