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后,我的青春正好被1999年和2012年这两个传说中的世界末日裹挟了。
在那段懵懂、迷茫、焦虑、愤怒而无所事事的最终无疾而终的青春岁月里,我遇到了多纳托雷拍摄的三部感动世界的电影,使得我灰暗扯淡的青春多少有了点亮色。
这三部电影分别是《天堂电影院》(又译星光伴我心),《海上钢琴师》(又译《声光伴我身》),《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译《真爱伴我行》)我习惯称之为“人生三部曲”,也有人称为“时空三部曲”或“寻找三部曲”。
在这三部电影中,多纳托雷都采用了运用了“回到”的相同叙事结构。电影里多纳托雷回到了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每当看到那些异国他乡陌生而又熟悉的生活场景,我就不禁想起青春的流殇。
一、《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图片发自网络《西西里美丽传说》是多纳托雷人生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却是我看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在《西西里美丽传说》里,别人看到的是战争中一段伴随着迷人西西里风光的唯美而凄惨的令人肝肠寸断的爱情,而我看到的首先是我们曾经青春的懵懂和冲动。
影片的开头,一个小男孩得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辆自行车。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学会了骑自行车却不会下自行车(旧式自行车很大很高,是有横梁的那种,骑上去却下不来),只好一个下午都在街上骑行,那时街上没有几辆汽车很安全,我就骑着车子大街小巷地穿行,直到太阳快落山,才找了个土堆慢慢倒下来,用腿支住下了车子回家,一进门就骄傲的宣布自己学会了骑自行车,并很有心机地省掉了下不来车子的尴尬。
影片中的小男孩那天看到了玛莲娜并从此疯狂的爱上了这个有夫之妇,从此便终日暗中伴随在玛莲娜左右。
看到这段,我记起小学时,偶然听到班花和几个人商量放学后要有秘密活动,于是我就和几个死党决定跟踪他们,弄个一清二楚。那天放学后,我们便偷偷跟在他们后面,可是,那时候的小县城路上没多少人,也没多少建筑,更不像今天这般车水马龙。很快他们就发现了我们,并开始和我们捉迷藏,后来,他们居然兵分两路想甩掉我们,我们也只好分头行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躲躲闪闪,最终他们同意带我们去一个地方,条件是要绝对保密。
我们向天发誓后,他们带我们到了一个很大的院子,接着见到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是个五保户,七十多岁了一个人住在这个废弃的厂子里,靠捡破烂为生。他们发现老奶奶后就经常带些吃的送来给老奶奶吃,那一刻我突然知道了自己的幼稚,也看到了别人的善良。
影片中有一段是讲,调皮捣蛋的学生利用玛莲娜当老师的父亲耳聋的缺陷,说要上马莲娜的桥段。
看到此处,我总会想起初三时,因为不满学校在中考前突然换掉了我们的化学老师,而代之以一个特别爱骂人的女老师,我和阿荣、永生在来她上第一节课时故意迟到,并商量好隔一分钟喊一声报告进去一个人,进教室后告诉老师尿尿去了,下一个说拉屎去了,下一个说去茅房了。我们故意不用上厕所这些词,而是用比较俗的说法来搞笑,以达到惹大家哄堂大笑扰乱课堂的目的,等着看那老师气急败坏的样子。
看到青春期懵懂浮躁、情窦初开的小男孩把形象和外表艳丽、举止优雅、谈吐高洁的寡妇玛莲娜作为性幻想对象手淫的时候,我就想起第一次看毛片的情景。
那是我们高考完成绩下来了,伙伴们都考上了大学,高兴之余有人提议看看传说中的毛片。于是有人紧锣密鼓的从同学哥哥那借来了光碟,然后一直哄闹到家长睡了,我们几个人把门锁了,窗户用报纸贴住,然后偷偷看,当时大家都没看过,既兴奋又害怕,所以看时没敢开声音,所以我们第一次看的是默片。
图片发自网络《西西里美丽传说》的中间部分是令人悲伤而愤怒的。因战争而独守空房的玛莲娜每天被男人骚扰、揩油,被女人造谣、讽刺。为了活下去她不得不用肉体换取食物,在父亲去世后,美军解放了西西里岛,她却被彻底的、公开的玷污了人格和尊严。不堪凌辱、名誉扫地的玛莲娜只好离开小镇。
影片结尾处,当丈夫力诺带着玛莲娜回到了小镇后,玛莲娜又得到了人们的接受和尊重,从前的谣言和嘲讽不攻自破、烟消云散了。
抛开战争的因素,玛莲娜其实就是开启我们青春性萌动的一系列神圣符号,起始于肉体的饥渴,终结于灵魂的抚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多春光乍泄之后,我们都从男孩长成了男人。
二、《海上钢琴师》
图片发自网络《海上钢琴师》是我看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在大学宿舍和舍友通过中央6套电影频道看完的。
我对这部影片印象最深的第一个情节是,1900爱上了一个三等舱的乡下姑娘,并且因为爱而弹奏出了一曲令人陶醉的乐章。1900决定为了这个姑娘而下船,但当他走到舷梯上时,1900却动摇了、犹豫了、畏惧了,因为1900在这艘游轮上已经生活了27年从来没有上过岸,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只是报刊杂志上的一行行文字。当他真的决定要走下舷梯、离开大船时,来自心灵深处的恐惧与不安最终从新占据了上风。1900“懦弱”的转过了头、回过了身。
观看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惋惜,甚至是痛苦于1900的决定,心里不停地问:“为什么不下船?为什么放弃新的开始?”于是把我的这些疑问抛出来和舍友们讨论。
永军君说他想起,庄子钓于濮水,楚国使臣风尘仆仆前来请他,以楚国国事相累,庄子却选择“曳尾于涂中”的自由自在。
海河君又提及留洋海外学贯中西的辜鸿名,用英文写了《春秋大义》,却选择皮帽、马褂和一条遗老的辫子,在全盘西化的浪潮中执拗地主张一个茶壶就该配几个茶杯,而让自己成为了匕首、投枪攻击的靶子。
阿杰则提到在俗世声名远播的李叔同用一壶浊酒尽了余欢,抛家舍业出家为僧,一心一意恢复戒律宗,一盘咸菜,一杯白水,咸淡自若。
木易君提起了海子的“面朝大海”实际上是选择了北世而居,春暖花开的现世生活衬托出的是海子内心的孤独,所有的现世美好都要“从明天开始”,而今夜的海子却不会想起。
图片发自网络对于《海上钢琴师》印象最深的第二个情节是,1900在船上“亲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亲眼看到战争摧残中人们的痛苦与彷徨。他用音乐陪伴了许多人走向“不归路”上的最后一程,给予了他们勇气和力量。却依旧没有下过船,依旧每天生活在音乐的海洋中。直到弗吉尼亚号即将被爆破炸毁,1900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而不是离开。
对此我同样不解,我不清楚1900为什么要选择与船共存亡,难道这种无人知晓的殉葬可以改变船的命运么?为什么1900不站出来,用自己的才华和影响力保住自己的家园(弗吉尼亚号)?他的朋友找到了他,为什么不带他离开?换作我是1900一定会赚很多很多钱买下这艘船,继续生活下去。换作我是他的朋友把1900打晕也要带他离开。
莎士比亚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时大家又将话题转移到了死亡这个命题。
阿春说:“无论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关键是要死得其所!”
“因为人死了,活着的人搞不懂他为何而死,总觉得不解,或者简单的认为好死不如懒活着,而认为他死得不该、不必、不值,总之是不可思议。”木易君接着阿春的话说道。
学礼君说:“这就好比三毛之死,川端康成的死,海子的死,海明威的死一样,我们是说不清的,但对于他们来讲一定是有着十足的、必死的理由的,只是他们不想向任何人解释,因为对不理解的人解释也没用,对于理解的人根本不用解释,所以1900的好朋友理解他,坚决地认定1900还在船上,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所以最后他明白1900与船同死的心情,于是选择独自离开。”
“所以王国维说‘生无可恋,唯欠一死。’海子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他们是在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都像空谷幽兰,花开花谢全由自己,不被外界影响,他们追求的是真正的自我,他们是绝对的纯粹!”阿杰分析道。
通过讨论《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我对于人的价值,人的内心追求,人的生死有了很深入的思考,也为我以后认识生活提供了许多参考。
所有的人都开始打cs的时候,我还是在打“星际争霸”,即使满网吧找不到一个对手,我也还是在1V7挑战电脑。
大学四年在翘了所有能翘的课后,我坚持上了所有的专业课,看了近2000部电影,读了近300部小说,坚持认为学中文没有过英语四级的必要,然后成绩平平地毕业,失去了留在省城的机会,到小城默默无闻地当了个语文老师。
我上课基本上都会讲故事、讲电影,碰到打王者荣耀的学生也不忘提醒他,“写写打游戏的心得,研究一下游戏的背景故事。”然后,炫耀一下我当年打星际争霸的战绩——交到了几个过命的朋友。我也会重点推荐《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给学生。
让他们知道有个人叫1900,他生在船上、长在船上、快乐在船上、失落在船上、爱在船上、成就在船上,也死在了船上。那艘船就是1900的世外桃源,钢琴就是他生活的全部。1900的人生故事里没有太多的人情世故、杂乱无章、都市喧嚣、轰轰烈烈。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我和大学舍友曾经讨论过的那些问题。
三、《天堂电影院》
图片发自网络《天堂电影院》是我看的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也是重看次数最多的一部。但凡有人让我推荐电影,我都会问他看过《天堂电影院》吗?
甚至,我把人分为两类:看过《天堂电影院》并看哭了的人,看过《天堂电影院》但没什么感觉的人。至于那些没看过的,呃呃呃呃我基本上没把他们(此处删去若干字)。
《天堂电影院》是一部温暖的电影。故事讲的是小男孩多多和小镇上唯一的电影放映师阿尔弗莱多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那些年逝去的,那些我们曾经热切期盼无数次并失望过的,到了某个特定的时候,会变成触手可及的东西。
孩提时代,看电影是件盛大而郑重的事,而我实现的方式却很龌龊。
家乡的电影院,检票后先是进入一个院子,然后再进入放映厅。我进入那院子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检票口观察,发现有中年夫妇未带小孩的,赶紧紧随其后,冒充一家三口混进去,那时候不像现在把儿童票看作盈利的大块头,这方法简单有效但不能常用,否则会被检票员认下,而被列入黑名单。二是从院子后面的锅炉房的煤堆上到一段围墙上,这段墙和电影院的围墙相连,要保持平衡走过很长的一段路,走到电影院的墙上去,然后顺着墙边的榆树跳入院子,那墙很高,距离很远,路线是一个大大的U字,还要选择天黑了之后,所以对于会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羡慕至极。
图片发自网络《天堂电影院》中主人公多多与放映员阿尔弗莱多的忘年交,让成年后的我也艳羡不已。那时候我有个同学,他家就在电影院开小卖部,他随时都可以看电影,对于他的羡慕嫉妒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提起这位老同学,突然伤感。前几年,他因为脑淤血去世,那么年轻就走了,让人无比难过,希望天堂也有电影院)。
老放映员骗多多一个人离开小镇,告诫他不要再回来,这一去多多告别了美好的青春,美丽的爱情,他在大都市功成名就,却30年未回过家乡,他母亲也不打电话,怕影响他的事业。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说明一切都好,当30年后母亲打来电话,告诉他的是阿尔弗莱多的死讯。
不知道我是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我离开家乡后,很少主动和家里联系,家里除父母外的电话打来,我会不太敢接,如果打了一次没有接着打,我会放心一些,那表明没什么重要的事,我会马上回过去。如果不停得打,我会很害怕,终于鼓起勇气接了,迫切想听到的是一切都好。
另外一个影响,就是自己没有能够闯出一番事业,所以总是羞于回家,回家了也羞于见人,大学毕业后,我基本做到了销声匿迹,直到现在我与平凡的自己握手言和,才逐步与很多人又有了联系,4月份去敦煌,和大学舍友喝酒到深夜,他提起大学的班主任,我告诉他,班主任的电话我一直存在手机里,十多年来换了很多次电话了都没丢,但从来没拨过,他要去就拨通了,班主任居然还记得我们……
图片发自网络关于《天堂电影院》的感觉就像迅哥说的“沉默的时候,我感到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虚空”。因为我们都失去的了青春,因为我们都面临的了无助,因为我们都有过梦想……
人生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重境也;迷茫、懵懂、幻想这不就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少年的模样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重境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并为之孜孜以求,至死不渝,这不就是1900的人生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重境也;多多得知阿尔弗莱多当年骗他离开的真相后,他想恨可是恨得起来么?他所爱的人,爱他的人,不都在那个他30年没回去的小镇么!
回首往事,我早已背叛了自己的青春,在世俗的风刀霜剑面前,我们早就被阉割了,唯有陪伴我成长的那些光影故事美好如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