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从起来洗漱开始一直到吃饭、上班路上,都是在晓霞院长“蜜”激发孩子成长的内驱力中度过的。当晓霞院长问道这三个问题时,思考:
回到童年,你是从"蜜罐子"里长大的吗?
面对孩子,你是一个懂得"酿蜜"的父母吗?
回到当下,如何成为孩子的"蜜"友呢?
我正在给今天过生日的女儿发红包。面对孩子,你是一个懂得“酿蜜”的父母吗?想到这个问题时,我在思考,虽然这是女儿25周岁生日了,已不再是小孩子,但在父母眼中她永远是我的“宝贝!”都说孩的生日,娘的苦日。可是我不想和孩子诉苦,我要让远在他乡工作的女儿,感受到父母对她的关爱。我要给她足够的蜜,让她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将来的路。于是我在红包上写到“25年前妈妈顺顺利利生下你,从此我有了一个小妮子。愿妮子年年岁岁快乐平安幸福!”
回到童年,我不是一个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因为缺少“蜜”的鼓励,我对自己未知领悟缺乏自信,不敢向前,总想不被关注默默的生活。少了动力,生活的乐趣也少了不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