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内经》痹病分析与治法(四)

《黄帝内经》痹病分析与治法(四)

作者: 博学的毛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4-02-27 13:58 被阅读0次

    上节说到各脏有腧穴,只要找准穴位,对症治疗,总能治愈。

    今天不知歧伯还会说什么?

    请往下看: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

    歧伯曰:荣者①,水谷之精也。和调于五脏,洒陈②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经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捍气③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目膜④,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①荣者:指荣气,也称营气。!②洒陈:流布,散布。

    ③悍气:強悍之气。

    ④盲膜:指内脏及腠理之间的筋膜。

    黄帝问:营气、卫气与风、寒、湿三气相合也会成痹病吗?

    歧伯说:营气是水谷所化生的精气。他协调的运行于五脏,散布于六腑,然后进入脉中,循着经脉的道路上下运行,起到连贯五脏联络六腑的作用。卫气是水谷所化生的悍气,流动迅速而滑利,不能进入脉中,所以循行于皮肤肌肉之间,上熏蒸于盲膜,下聚合于胸腹。要是卫气的循行逆乱,就会生病,但只要其气顺行,病就会痊愈。总的来说卫气是不与风、寒、湿三气相合的,所以不会引起痹病。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

    黄帝说:讲得好!痹病,有的疼痛,有的麻木,有的表现为寒,有的表现为热,有的皮肤干燥,有的皮肤湿润,这是为什么呢?

    歧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⑤,故不痛;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⑥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⑤疏:通。

    ⑥两气:指湿气与阴气。

    歧伯说:痛是寒气偏多,有寒气就疼痛。不痛而麻木,是患病很久的缘故,病邪深入,营卫之气运行涩滞,但经络还能疏,通所以不痛。皮肤得不到营养,所以麻木不仁。表现为寒象,是由于机体阳气不足,阴气偏盛,阴气助长了风、寒、湿的痹气,所以表现为寒象。 表现为热象,是由于机体阳气偏盛,阴气不足,病气过阳为阴迫,所以出现热象。多汗而皮肤湿润,是由于感受湿气太盛。阳气不足,阴气偏盛,阴气与湿气相结合,所以就会出汗而皮肤湿润。

    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

    歧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侧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⑦。

    纵:驰缓。

    皇帝问:痹病有不痛的,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痹发生在骨侧身重,发生在脉则血凝涩而不畅,发生在筋则曲屈不能伸,发生在肌肉则麻木不仁,发生在皮肤则寒冷。如果有这五种症状,就不会有疼痛。大凡痹病之类大,遇寒则经脉拘急,遇热则经脉驰缓。

    痹病的不同症状,书中一表格一目了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痹病分析与治法(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dn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