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女儿才三岁,白天都是由她婆婆帮忙带着。
有一天晚上她和老公下班回家,刚到家门口正巧碰上婆婆带着孩子出门。
小孩脸蛋红红的,里三层外三层的裹着。婆婆着急的要命,因为孩子发烧了,38.5摄氏度。
她一个人在家里等不住孩子爸妈,火急火燎要带孩子去医院。
朋友抱过孩子用手背一摸孩子的额头,觉得就是低烧,在家里物理降温就好了。
可是她婆婆强硬的不得了,非去医院不可,如果他们不去,她自己坐出租车也是一定要去的。
朋友还想继续和婆婆争论几句,却被一旁的丈夫拦了下来。他抱过小孩,给老婆使了个眼色让她先别说话,然后安慰到母亲,表示他们现在立马就去医院,让母亲留在家里就好。
紧接着夫妻二人就抱着孩子咚咚咚下楼了。两人开上车,就朝医院的方向驶去。不过他们没有去医院,而是在大马路上兜圈圈。
一路上丈夫给妻子讲起过去的事情:他其实并非家中独子,在他还小的时候,他还有个妹妹。有一次妹妹发烧了,那个时候医疗条件不好,看得也不及时,妹妹没有了。
故事讲完后,朋友明白了。婆婆是担心同样的事情发生啊!那份痛太刻骨铭心,撕心裂肺了。婆婆对孩子发烧这件事有着极大的恐惧。这就是她的私人逻辑。
而朋友的私人逻辑就是这是低烧,没有必要送去医院折腾,在家里就可以处理。
如果朋友的丈夫没有告知妻子这件往事,妻子也只会蒙在鼓里,任由自己的私人逻辑考虑问题,那样的话,婆媳之间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类似的事情,常见的还有老人给小孩喂饭。老人总怕孩子吃不饱,总是担心孩子会饿着。
设身处地的想想,老一辈大多经历过饿肚子的年代,他们清楚的知道饿肚子是件多么让人难受的事情。
我在上初中时读过一篇节选的文章,书名想不起来了。其中就讲到自然灾害那些年,除了树皮,草根,皮带,土等这样大家都听过的吃的,还有生吃蚂蚁蛋,火烤蜘蛛,而且最好是母蜘蛛,因为油多。实在没有吃的,就含块石头在嘴里。当时觉得作者写得轻松有趣,我读着也是饶有滋味。这段往事于作者而言可能终身难忘,可是光是读读我却难以体会到那种饿的程度。
经历过饥饿年代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私人逻辑。潜意识里就是“不能饿着”。每顿饭都吃得不少,谁知道这顿吃了有没有下顿?
而现在的人呢,偶尔饿肚子的有,常饿肚子的已经不常见了吧。
当我们明白了这些之后,是不是对老人喂孩子这件事就会宽容多了?
即便是自己的父母,我们做儿女的对他们的过往也不能做到完全了解,何况其他人呢?所以,只有真正懂得私人逻辑,才能做到尊重他人,才能更好的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