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欣赏了王崧舟老师的一节《爱莲说》,崇敬?膜拜?似乎都无法准确的表达我的心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40017/6ac0aa309755c01d.png)
单从这节课出发,领略了王老师的风采,感受到了王老师的内涵与魅力!这来自于王老师对课堂的驾轻就熟,来自于王老师的风趣与幽默,来自于王老师对教材的精准解读,更来自于王老师的旁征博引,满腹经纶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40017/85292ae6466ed813.jpg)
高山仰止,在折服于王老师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对自己本身 进行了深刻反思,差距的根源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如何能给我的学生一个这样的课堂?
学习,唯有学习!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咱就要有一桶水,而且要不断的往桶里注满水。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枯竭,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有生命的课堂。我想,阅读就是自我提升的最有效的途径。储备知识,学习方法,实践操作,且行且思,且思且成长。
对于学生,阅读同样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那么问题来了,读什么?怎么读?我们老师又该做些什么?
读什么?读经典,读名著,读原著。或者可以根据读者的接受能力,选择有益于道德建设及个人成长的且读者本身感兴趣的书籍。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40017/eacef0c5d4f406a8.jpg)
怎么读?形式多样且自由。
本人认为可以分三个层面——故事内容、写作风格、思想内涵。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通读、细读、品读。
通读(一遍),了解大概的故事内容,可不求甚解。
细读(二遍),掌握作品的风格及作品中对人、物、事的细节刻画。
品读(三遍),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可以深挖作品背后的故事,创作的背景,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通过对文字的品读,穿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与作者或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思想对话……(似乎有些难度,但个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深度阅读、有效阅读)
至于老师怎么做?一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让学生懂得怎样进行有效阅读;二是创造氛围共同阅读: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从开始阅读到喜欢阅读再到有效阅读有一个任其成长的环境,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小学低年级教师应最先开始做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让我们做一个有为之师,带领孩子走进阅读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