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年味儿
√据说只有不到一半的80后才懂的年味

√据说只有不到一半的80后才懂的年味

作者: 浪迹圈内外 | 来源:发表于2021-01-23 11:27 被阅读0次

    你喜欢过年吗?

    我喜欢过年,理由很肤浅,因为我喜欢放假。

    上学的时候天天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就意味着放寒假假。

    上班的时候天天盼着过年,因为春节假是一年里最多的假期......

    言归正传,我喜欢过年其实是因为过年的年味。

    但这些年,生活变得越不像记忆中的模样了。

    童年的我们不懂得世故,但是却过的很开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家立业,生活物质越来越丰富,却发现那种味道很难再找回了。

    小时候的过年,有一种味道叫扫家。

    在老家,从腊月下旬起至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用长柄扫帚掸掉屋顶四角及墙上灰尘、蛛网,称“扫家”。扫家是个隆重的事情,一大早家里的父母老人就开始收拾房间,将被褥衣服之类的全部拿到院子里晒上,然后犄角旮旯、桌椅板凳、床上床下清理一个遍,那时候父母也从来不让我们小的去干活,唯一干过的可能是擦玻璃,用湿抹布擦一下,然后用废纸团成球在玻璃上搓几下,“吱吱扭扭”的声音仿佛是迎接春节的到来。据说大扫除时扫尘,“尘”和“陈”又是谐音,年前大扫除就有“除尘迎新”的涵义了,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同时,这一阶段,人们都要剪指甲、理发、洗澡、拆洗被褥、擦洗器皿,干干净净,辞旧迎新。

    长大后的过年,少了这种味道。

    一切都交给了保洁公司完成,你只要付费就可以了,少了自己动手亲力亲为的乐趣。

    小时候的过年,有一种味道叫买新衣服。

    穿新衣是个古老的习俗,到新年开始的时候,就要万象更新,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新的气象,衣服就很像穿在身上的春联,表示对春天的庆贺。一到每年的腊月,就缠着父母去商店买新衣服,县城里的几个购物点逛个遍,买到自己中意的衣服,准备着正月初一那天穿。这个穿新衣有个说法是辟邪的,它有驱邪降吉祥这样一个寓意在里边。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到这个新年的时候,他都得穿新衣过新年。

    长大后的过年,少了这种味道。

    条件好了,平时逛街看到喜欢的衣服都会买上几件,什么双十一、双十二的淘宝上也会淘一堆,已经再无逛街购物的那种乐趣和欲望。

    小时候的过年,有一种味道叫笼火。

    笼火是老家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大年三十元宵节前夕,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木头树枝垒成一个塔状,名曰笼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看评论火堆大小,

    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在老家,笼火有红红火火、旺气冲天的寓意。

    长大后的过年,少了这种味道。

    如今,老家的00后、10后估计已经不知道笼火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了,80后和90后也大部分成家立业在大城市里,也再也没有那样的条件去笼火了。这种场景也永远地封存在自己的记忆中。

    小时候的过年,有一种味道叫年夜饭。

    年夜饭是除夕那天全家老小最最期待的一顿晚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全家人一起忙碌着准备这顿晚餐,你做一个菜,他做一个菜,这个时候基本上每个人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不是拿手好菜根本不好意思端上桌,哈哈,所以这顿晚餐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人口多的家庭基本上一个一个菜就凑齐了一桌菜,再配上一壶老酒,美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小娃娃一辈也能吃上自己期待已久的美食。

    长大后的过年,少了这种味道。

    现在的年夜饭,从进入腊月开始各大酒店就推出了从999元到99999元的年夜饭套餐,年轻的一代也懒得在家里折腾了,选择一家体面的酒店定一桌,一家人吃吃喝喝,虽说鸡鸭鱼肉都有,但是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

    小时候的过年,有一种味道叫看春晚。

    晚上雷打不动的是看春晚。倪萍、赵忠祥、李谷一、马季、姜昆、冯巩、牛群、赵丽蓉、黄宏、宋丹丹、宋祖英、赵本山,一团和气,满室春风。一大家人谁家电视机大就聚集在谁家,坐在沙发上,茶几上摆满了水果和干果,磕着瓜子看着春晚,但一般情况下,家里的男人们是继续喝着酒聊着这个大家庭这些年的一些过往,持续到十二点钟。

    当春晚十二点敲钟时,也是男孩们最开心的时刻,不知道谁喊一声“放鞭炮咯!”就扯上一挂红鞭跑出去,门口早就火光冲天了。这时候,中国大部分的北方人民都在煮着饺子放鞭炮,什么二踢脚,小鞭,划炮、呲花,烟花种类齐全,霹雳啪啦,震耳欲聋。春晚主持人特别有经验,这时候的台词都是高着八度喊出来,他们也知道满世界都在放炮呢!北方的腊月也是最冷的时候,鞭炮里的火药味儿,虽有点儿刺鼻,但闻着让人兴奋、让人温暖。

    长大后的过年,少了这种味道。

    如今的春晚质量越来也差,再也没有当年小品相声的那种欢乐了。如今的90后、00后也从来不看春晚直播了,都是看第二天的回播,再也没有小时候的那种激动人心的感觉了。

    如今的城市甚至乡村,都已列入了禁放烟花炮竹范围,市场上流通的鞭炮也越来越少,再也不能随意放炮了。有些胆子大的人放几声,稍不注意还会被警察叔叔带走,真的没劲了!

    小时候的过年,有一种味道叫贴对联。

    那个时候的春联基本上是家里长辈手写的。还记得小时候爷爷在写对联的时候,我会守在旁边帮忙拉着红纸,印象里对联上的草体字我是基本不认识的,写完了我会小心翼翼鼓起嘴吹干,然后迫不及待拿去让大人贴起来。从院子大门到房间门口,再到厨房,仓库只要有门的地方都会贴上对联,对了,还记得墙上有一天地庙,也会贴上红色的纸。那个时候只知道过年了,贴对联就很开心。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贴对联有很多的讲究,据说桃木是红色的,红色可以辟邪,象征吉祥,所以后来的春联都是用红纸书写,将自己对来年的美好心愿写在纸上表达出来。怎样贴春联也是有讲究的,如果贴错了,那真的是会闹出笑话来的。贴春联其实是跟我们的书写方式有关的,以前人们的书写顺序是从右往左,因此,以前人们贴春联一般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在中间。解放后,我们书写的格式改为从左到右,因此,春联上联也被贴在左边,下联就被贴在右边,这样适应了现在人们的一个阅读习惯。就这个问题每年一家人都会在那里念好几遍,研究到底哪句话放在左边!贴完对联还要放一鞭炮,表示搞定了。

    长大后的过年,少了这种味道。

    如今会写毛笔字的人越来越少了,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在街上买现成的印刷版对联,回家贴上也只是一种形式。我还是喜欢手写版的对联,每年年前都会找单位的老同志按照自己的意思写几幅对联拿回家,但是再如何复原小时候的场景,终究是少了那种味道。

    小时候的过年,有一种味道叫蒸馒头走亲戚。

    过了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就开始着手蒸馒头走亲戚了,有包着红枣的馒头,有包着红豆的馒头,这也是各家妇女展示蒸馒头手艺的时候,周围邻居都会串个门看看谁家的馒头漂亮,然后一番夸奖,开心得很。这个蒸馒头在过去来说不是随随便便的做,而是要精心准备,认真用心,因为做出来的馒头是要跟邻居亲戚交换的,因此,一定要做的又好看又好吃,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的有讲究。

    初二那天,按照习俗是新娘子回婆家的日子,盛装打扮,带上红包就去了婆家,初三那天是是回娘家的日子,带上一堆好吃的好喝的,后面几天就是比较随意了,不管多远,都要去亲戚家看一看,风雨无阻,七大姑八大姨家走个遍,这个时候流通率最高的就是馒头了,然后家里会有一个正月都吃不完的馒头。蒸着吃,煎着吃,炒着吃,反正绝对吃不腻。

    长大后的过年,少了这种味道。

    长大以后,蒸馒头?那是不可能了,因为年轻人都不蒸馒头了。出门走亲戚?也是不可能的。要出门,去谁家?跟谁玩?大家都忙碌着自己的生活,定居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你在北方,我在南方,唯一能连接一下感情的可能就是视频聊天了。小时候那种家族亲情好像也淡了很多了。

    小时候的过年,有一种味道叫压岁钱。

    压岁钱不在多少,用意是镇恶驱邪,保佑平安。老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到祖宗的牌坊前磕几个头,然后再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那么压岁钱的分量也是有区别的,关系近的,多一点,关系远的,少一点。但不管多少,收压岁钱是小时候过年最期盼的一件事。然后也诞生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谎言,妈妈会告诉你把压岁钱给她,她帮你存着。实际上,过些日子,你就把压岁钱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拜年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礼尚娱乐。

    长大后的过年,少了这种味道。

    如今的拜年都是在网上拜年,如今的压岁钱也就是一个数字了,发几个微信红包,群发一条满世界飞的祝福语,这年也就这么过了。

    小时候的过年,有一种味道叫包饺子。

    在大年初一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饺子代表全家团圆的意思,全家人围坐一起边聊天边包饺子,我擀面片,你包饺子,他煮饺子,分工合作,其乐融融。大人们会在饺子里包上代表好运的硬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饺子,谁吃到了那个包着5分钱硬币的饺子,就代表今年好运连连。为此,在吃饺子前,小孩子们会先观察一番,瞄准目标去抢运气。

    长大后的过年,少了这种味道。

    包饺子也是一个手艺活,身边的80后、90后会包饺子的没几个,那过年总得吃一下饺子啊,超市里买一些速冻饺子煮一下也就过了个年,再也没有抢吃包着硬币的饺子的感觉了。

    年龄越来越大,现在年味为啥就越来越淡呢?

    小的时候从腊八节开始就盼着过年,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收压岁钱,还可以放花炮,逐渐长大了,似乎年的感觉变淡了,大家只是多了一个机会能聚在一起,岁数再大点,对于过年更没有太多感觉了,唯有不变的是与家人团聚的那份亲情!

    年是中国的人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国人的感情交汇。回忆小时候过年的片段总有许多珍贵的记忆片段,心中泛起涟漪。每个人都有熟悉的年的味道,但是每个人对过年的体会都多少有些不同,同一个人每次过年也会有不同心境,每次过年都像是对一个阶段的总结,更像是对一个家庭的盘点。圆桌前围坐,象征着团团圆圆。出生以来很多年都是如此。后来我上军校进部队,有几年春节值班执勤无法回家,我成了年夜饭的缺席者。再后来随着孩子的出生,新一代成了年夜饭的主角,新的轮回继续上演。

    这些年来,年夜饭常常选择在饭店解决,简单省事,少了些期待的味道,少了些团圆的气息。现如今很多东西都可以用高科技和金钱替代,唯独这年的味道不行。

    年年过年,年年味淡。

    其实,我身边的朋友还是普遍希望能过上一个快意春节的,但一年不如一年的热闹,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也很无奈,于是很多人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过春节,这样就无形影响了整体气氛,这年味自然也就越来越淡了。

    马上新的一个春节又要来临了,你想好怎么过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据说只有不到一半的80后才懂的年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ny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