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看了一篇教学专业论文《备课:应有的姿势》,相当受启发。备课不是一味地去找资料,找别人的上过的经验,更不是单纯精心制作PPT。所有模仿以及在找别人上课的思路的备课方式,都不是真正的备课,都是不可取的。
真正的备课是从零开始的,是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是从“裸读”“素读”开始的。基于教学参考的文本解读都带了先入为止的观点,不是教师真正的文本理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我们对文本理解和解读都是独立的。因此,教师对课文的精准解读是备好课的关键。有个专家说得好,“独立的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语文教师平时靠长期的大量阅读,才能形成一定的解读能力。
其次,我们要对课文的解读后,对课文提出的核心问题要基于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要融入本单元的任务。简单地说,在备课时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要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最后,我们教师还要考虑学情。在充分调查和了解学生对这篇课文或者某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后,我们再进行备课,这样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所以说,一个老师真正要备好一节课,需要的是长期的积累修炼,更是耐心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