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谈哲学
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观念”?

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观念”?

作者: 如一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5-02 08:41 被阅读25次

    柏拉图认为先有鸡的观念,人们才认识了鸡;亚里士多德则反对:“没有一个个活生生的鸡,怎么会从中总结出鸡的特点?”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就是他说出的那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不要以为亚里士多德不敬老师,事实上他一直把自己的老师当圣神般尊敬着。但毕竟观点有所不同,所以柏拉图不无遗憾的说:“亚里士多德驳斥我,就好像年轻体壮的小马驹对抗自己的母亲。”要知道,亚里士多德跟柏拉图学习了二十年,直到柏拉图去世。

    柏拉图认为先有理念方有万物,世界万物是对众理念的模仿而且必将衰朽;但亚里士多德说,哪有先在的理念,所谓的事物的特点其实是我们从实际的众多事物中提炼归纳出来的,先有事物,后有理念。不过亚里士多德不是用“理念”这个词语,而是用“形式”。他认为事物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质料,也就是构成事物的材料,二是材料的组织方式,即形式。比如铅笔,石墨和木材是质料,而其用途和构造方式等就是其形式。缺哪一个都制不成铅笔。

    按照柏拉图的说法,人们按照头脑中铅笔的理念来生产铅笔,推而广之,人们按照自己头脑中的理念认识或创造出一个世界;而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则是每一根铅笔中都包含着铅笔的理念(形式),我们只能从实际的观察与感受中认识事物。师徒俩就这么针锋相对。不过正是这师徒俩的对峙,形成了西方哲学史两千年来的最主要议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一物,其形成都有四方面的原因,以一块石头为例,其一是质料因,即此物的构成材料,我们现在可以说是碳酸钙之类;其二是动力因,亦即其产生的动力,没有这种动力(火上爆发、沉积等)就不会形成这块石头;其三是形式因,也就是石头之为石头而非他物的内在的本质构造(不同结构下的碳可能是石墨可能是金刚石);其四是目的因,也就是一块石头的存在自有其价值,比如可以建房、铺路抑或是成为攻击的武器,甚至还可以雕刻出一件工艺品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世界万物,哪怕是非生物,都具有内在的自我发展的可能性。说到此,不妨做一个开个玩笑,如果一个人不求发展,岂不连一块石头都不如?这也许是万物有灵的一种哲学解释。质料是事物极限也是潜能,极限者,是说这种质料不能成为其他质料,比如一块石灰岩就不可能成为一颗钻石;潜能者,是说这块石头有非常丰富的可能,比如在一个工艺大师的手里。

    亚里士多德当然不会不研究人,他把人类的灵魂分成三部分: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所谓植物灵魂,即可以生长,过享乐的生活;动物灵魂,即可以移动,做一个自由的守纪律的公民;理性灵魂,即可以自由的思考,像哲学家那样审视世界和自己的生活。他同时指出,人之为人,最本质的特点是具有理性灵魂。

    由这些思想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层级观念,他善于把世界条分缕析的进行分类,建立起各自的关联,这就是逻辑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这样冷静理性的看问题,不要以为他是一位孤独的学者,他明确的提出“人是政治的动物”,按照他的思想,如果一个人喜爱孤独,“不是神圣就是野兽”。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活力四射的人,他不但热爱人类生活,而且对自然界充满探究的乐趣,所以他的研究领域不但包括逻辑学、修辞学、诗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还包括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形而上学等,简直就是一个大全。

    说到最后,我们不妨八卦一下:柏拉图出生于文化中心的雅典的名门贵族,所以满怀的理想主义;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北部的小城而且是平民身份,所以他关心一切当下的存在;柏拉图大谈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则关注现实生活。当然这纯属八卦,不要当真,也许连必要条件都算不上。

    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观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观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qc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