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2
士的称谓经历了很多的变化,早在五帝时代,士的意思是指治狱的刑官,这也是其本义;后引申指男子,也引申官阶等级;也用作姓氏。士”的称谓经历过许多的变化。据古籍记载,早在“五帝”时代“士”是治狱的刑官。《尚书》中说“汝作士,五刑有服。”说的也就是刑官之义。这也是“士”的本义。在本义中包含了理刑狱的司法官。故用像斧钺的字符来记录。典籍中的“士”也指对未婚青年男子的称谓。《字汇·士部》说“士,未娶亦曰士。”这里的士说的便是此义。后也引申指古代贵族的最低一级。
耻:据已有古文字材料,此字最古形体为战国文字,也见于战国前的著作《诗经》。“耻”原作“恥”,从心耳声,耳兼表义。至汉代“恥”里的心变为止。“耻”本义指声誉上受到的损害,即耻辱,用作动词指羞辱、侮辱,引申为感到羞愧。14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有志于道,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仁的修养,但是却对于身外之物有渴望,对于自己的物质条件不好而感受到羞耻,这样的人不值得和他谈论。
我想起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科室的院士夫人经常抱怨自己家的院士,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生活情趣,不讲究吃穿,对学生殚精竭虑,找到长处,积极鼓励,对工作一丝不苟,是个工作狂。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放弃国外优渥的待遇,回到国内来工作,在工作期间不遗余力的为学校申请课题,虽然院士不是一个有情趣的人,但是,我觉得他确实是一个仁义君子。对自己的小家也许有亏欠,但是,对于自己的事业是无愧于心的 ,这不就是一个有志于道,但不耻恶衣恶食的例子。
还有很多先辈,比如钱学森等人也是这样为了理想,为了国家,不惧恶衣恶食,为了理想而努力,这也是君子的代表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