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喜乐拆书】第二十四期写作营
436-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七十六天

436-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七十六天

作者: 红尘修行的鱼儿 | 来源:发表于2024-11-28 13:45 被阅读0次

今日读: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2

士的称谓经历了很多的变化,早在五帝时代,士的意思是指治狱的刑官,这也是其本义;后引申指男子,也引申官阶等级;也用作姓氏。士”的称谓经历过许多的变化。据古籍记载,早在“五帝”时代“士”是治狱的刑官。《尚书》中说“汝作士,五刑有服。”说的也就是刑官之义。这也是“士”的本义。在本义中包含了理刑狱的司法官。故用像斧钺的字符来记录。典籍中的“士”也指对未婚青年男子的称谓。《字汇·士部》说“士,未娶亦曰士。”这里的士说的便是此义。后也引申指古代贵族的最低一级。

耻:据已有古文字材料,此字最古形体为战国文字,也见于战国前的著作《诗经》。“耻”原作“恥”,从心耳声,耳兼表义。至汉代“恥”里的心变为止。“耻”本义指声誉上受到的损害,即耻辱,用作动词指羞辱、侮辱,引申为感到羞愧。14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有志于道,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仁的修养,但是却对于身外之物有渴望,对于自己的物质条件不好而感受到羞耻,这样的人不值得和他谈论。

我想起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科室的院士夫人经常抱怨自己家的院士,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生活情趣,不讲究吃穿,对学生殚精竭虑,找到长处,积极鼓励,对工作一丝不苟,是个工作狂。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放弃国外优渥的待遇,回到国内来工作,在工作期间不遗余力的为学校申请课题,虽然院士不是一个有情趣的人,但是,我觉得他确实是一个仁义君子。对自己的小家也许有亏欠,但是,对于自己的事业是无愧于心的 ,这不就是一个有志于道,但不耻恶衣恶食的例子。

还有很多先辈,比如钱学森等人也是这样为了理想,为了国家,不惧恶衣恶食,为了理想而努力,这也是君子的代表啊!

相关文章

  • 2017年的读书笔记

    第44周 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 第43周 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

  • 红尘修

    红尘有修行, 修行在红尘。 红尘不红尘, 只在修不修。 修行不修行, 不在尘不尘。 离得红尘修, 亦非真得修。 日...

  • 论语D1: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学而篇第一·(一)(二) 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 《论语新解》

    论语学而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白话 夫子说:父亲在的时候,要看...

  • 论语新解

    论语学而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e)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白...

  • 论语新解

    【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钱穆白话释义 有子说:“与人约...

  • 《论语新解》

    几天前把钱穆先生所著的《论语新解》看了一遍,但却一直没有勇气写下什么读书的心得。毫无疑问,《论语》是人类思...

  • 论语新解

    2022年2月16共学 领读人:缪丹 范家驹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 【注释】(此处以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为底本...

  • 《论语》新解

    孔子是个了不起的人!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啥意思? 上了这么多年学,图了什么?不就是为了...

  • 论语 新解

    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1313天 23.1.9运动打卡第359天 2669h 约练71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36-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七十六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tks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