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王小波

作者: 浏如 | 来源:发表于2017-04-11 21:42 被阅读174次
    怀念王小波

    看新闻才知道今天是王小波逝世二十周年的日子,很多人都在写文章缅怀他。我这篇文章标题也叫做怀念王小波,但其实我是不太有资格怀念他的。因为看王小波的书并不多,而且大多是很久以前看的,记忆也不太深刻了。

    关于王小波,印象中最深的,是大学时流传的那句话,“男生必读王小波,女生必读周国平”。王小波和周国平并列为大学生的思想导师。周国平的书我看了一些,用写散文的方式写了一些并不高明的哲学,比现在写心灵鸡汤的刘同、卢思浩只好那么一点点。王小波的书看的稍多些,看过《青铜时代》《黄金时代》《沉默的大多数》。依然有印象的是,红拂夜奔中,终年泥泞的长安城发生的那些荒诞的故事,黄金时代里,上山下乡不合时宜的知青王二和陈清扬的爱情。那时觉得王小波的小说有些荒诞夸张,虽然好玩,却读不太懂。相比起来,我更喜欢杜拉斯《情人》和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里那些爱情的遗憾和淡淡的人生愁怨。

    后来看《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对于很多事的观点,常让我有种思想的共鸣,他说了很多我一直想到却没说出来的事情。觉得王小波的思想和观点,鞭辟入里,不矫情,大概就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该有的样子。

    虽然到现在我依然不是很喜欢王小波的书,觉得他的文笔不够优美,觉得他小说里表达的情感隐藏的太过晦涩。但我好像渐渐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喜欢他,为什么时常有人会怀念他。

    喜欢王小波的人,大多数可以算得上是文艺青年。这些年文艺青年是贬义词,是风花雪月、不切实际的代名词。但我觉得文艺青年其实就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占优势,转而追求精神上的提升来获得自我满足的那些人。文艺青年,更多的是现实生活不如意,感到隔离和孤独的那些人,更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

    王小波写的那些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都是社会中不得意的人的自我认同,是对追求理想、不合流俗的人的鼓舞。而他的那些小说,《黄金时代》里放荡不羁的王二,《红拂夜奔》里追求自由的红拂,《寻找无双》中始终坚持的王仙客,那些落魄不合时宜的主角,也常常能让人看到自己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影子。

    王小波和通过他介绍的杜拉斯、卡尔维诺、奥威尔的书在国内广泛传播,让国内很多人意识到人的生活中,是需要思想和精神,需要浪漫和自由。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得意的文艺青年,在受王小波影响后,获得了这种人文精神的寄托。不再因为孤独、因为与世俗大众不同而惶恐不安。

    在这个社会,人们被教导着去忙碌的赚钱,去沉浸于物质的享受。很少有人能真正静下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去发现和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王小波像是个精神导师,让很多人知道了应该坚持自己的内心,去诗意的生活。

    思想启蒙,良师益友,是以怀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怀念王小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tp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