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段话:
看不惯是一种自我中心。这种自我中心就是:我们把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当成了世界的中心,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这么做。而且把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当成了绝对正确,只要不同意我们的,就是错的,就肯定会有不好的下场,就该被看不惯。
看完这段话有点似有所思的感觉。很多人习惯性认为看不惯别人的某些行为是对方的问题,是对方行为和语言不当,甚至是不符合常理,或者不符合大众的要求。所以,我们会感觉自己的看不惯理所当然,自己的看不惯是正确的,谁让对方的行为和语言不让自己舒服呢?去深度觉察一下,我们看不惯什么?我们应该去听听我们看不惯别人的行为背后有什么规条?也就是我们的限制性信念是什么?
比如我看不惯儿子吃饭速度特别快,因为太快嘴巴发出的声音有点大。所以,当看到孩子吃饭的时候我经常会纠正孩子,但孩子因为在学校回家肚子已经很饿了,我的提醒他会稍微收敛,但在我看来还依然是吃那么快,咀嚼的速度还是会比我快很多倍,于是,我忍不住就会去说孩子。
那么我为什么会想说孩子?其实就是我背后的规条在提醒我,我得提醒孩子,这种声音是:这样的吃相太不文雅了,将来长大了谈个女朋友,人家看到他这样吃相或许不喜欢,女孩子吃饭都慢条斯理,这男孩子狼吞虎咽多不好呀!再深层去想,这样的行为不就会影响交友嘛!所以,我把自己定在了对的位置,就觉得孩子的行为是错的,就想一次性提醒他。
那么,我的标准和规条就是完全正确吗?它只是符合大多数人的观念,儿子将来遇上的女朋友就一定会介意儿子吃饭速度快吗?那还真的不一定。况且,孩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个体,他的行为随着他认知的发展是会不断调整的,我们成人看不惯孩子很多行为的背后,都是把这种行为指向了未来,我们更多担心的是孩子这种行为对将来的很多事情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不是这件事对当下有多大的危害,往往担心的是将来怎么不好、怎么不好,我们对未来有太多的担心。我们凭什么就不能相信孩子在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会慢慢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当他觉得不合适的时候他有能力纠正自己的偏差行为。如此这般,我们是不是就会少一份看不惯,多一份允许;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
当然,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看不惯的别人的行为和看不惯的社会现象,当再有看不惯的时候可以跳出来,我们来问一下自己,我怎么了?我为什么看不惯这些?我的背后发生了什么?
比如有些人自己辛苦劳作但是收入很有限,生活相对拮据,这些往往就是生活中那些老实本分的“老实人”。但是有些人看似各方面能力也不怎么着,但却很有挣钱的门道,开好车、买好房,生活富足、阔绰,这些就是生活中的“能人”。
这些“能人”他们身上会有很多不符合大众的行为,比如他们能从很小的事情上看到商机不顾面子去挣钱,那么这些能人就很容易让别人看不惯,特别会容易被那些头脑不灵活的“老实人”看不惯。当这些老实人看不惯这类能人的行为时,你反问一下自己,人家一不偷、二不抢,没有违法乱纪,人家凭自己脑瓜子挣钱怎么就错了?你觉得人家不好的背后是什么?其实很多时候是你太顾及面子的心态在作怪,那些能人去做的事情,在你看来有失面子,你根本就不想着去做;同时,或许还有嫉妒和不服气在,你心底的声音会是这样的:他有多大能耐?他会啥呀?但是,事实就是人家确实凭着自己的灵活的脑瓜子把生活过的活色生香,人家会的咱们还真的不具备这些能力。
所以,人有多元化思维,不要用一种标准来看待别人,少数人做多数人不敢做的事,其实他们这是一种勇敢行为,同时这些人对外在信息迅速的捕捉的能力确实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当你看不惯这些人的时候,你的墨守成规,你的生活局限、匮乏,这样的行为值得别人赞美和效仿吗?社会也是因为这些先富起来的能人带动发展起来的。
所以,生活中很多自己看不惯的行为,不是对方有问题,只是对方的行为没有符合你的价值观,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有那么多看不惯,是因为他懂得尊重他人和自己的价值观念不一样、思维行动不一样。他会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同时不会把自己的原则当成评判别人的标准,给别人贴上好与不好的标签。当我们能这样的做的时候,就会对别人少一份看不惯。
网友评论
地铁里的手扶电梯,一般都会靠右边站定,留下左边让别人通过,就有那么些人沾满整个通道,不往前走也不让开;
总有人无意识的站在楼梯口或者电梯口三五成群的聊天,让走楼梯或者坐电梯的人不能快速通过;
这些人的行为都该怎么理解呢?
我修为不够,真理解不了!
很多人活在无意识中,他没有考虑到自己所做的事对别人造成的影响。
自我感觉自己曾经的脑袋都是方的。
后来慢下来,有机会觉察自己。
发现,原来上善若水任方圆。
水有形,也无形。
守住自己的原则,自己的一颗心。
任外界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王阳明先师说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看见题目就被触动到了。
自我感觉自己曾经的脑袋都是方的。
后来慢下来,有机会觉察自己。
发现,原来上善若水任方圆。
水有形,也无形。
守住自己的原则,自己的一颗心。
任外界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王阳明先师说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很喜欢这段文字,这段回应很有深度,向你学习。
让每个人做自己就好啦!
如果你愿意与我同行,我很开心。
如果你认为我是坏的,错的,那就这样认为好啦!
你开心就好。~\(≧▽≦)/~
我们的头脑对人和事物的评价,都带着自我认知在里面,所以,有时候真的是不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