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在一次集体旅行中遇见他的。没出发前对于这次会落单的旅行内心是泱泱的。没想到正是这一次落单,让她在心里泛起许久未有的悸动。明天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如果不是落单,她和他不会相邻而坐;如果不是落单,他和她不会单独聊天,如果不是落单,她不会有那一点点大胆。她可能只会度过一次有人结伴但无任何波澜的平淡两日游。
同行的人中有的是夫妻档,有的母女档,总之她们都是三三两两的组合,只有他和她是一个人,大家都互相认识,除了他和她,他认识同行的所有人,除了他,她也一样。出发的时候他来得最迟,她在别人的口中听到过他,原本以为他的年纪会有四五十岁,和他相熟的是她的同事,那位同事年纪刚过半百,大部分人相熟的好友大多是年龄相仿的人,所以他的年纪应该也和他同事差不多吧,她心里想。
对于同行中唯一的陌生人,她有些好奇。他上车了,看他的打扮不过三十几岁,打扮很休闲,脸上也尚无中年人的神色。她忍不住打量他,猜测他的年纪。他和她的座位是相对的,她坐在她的斜对面。她抬头的时候他会向她微笑,她也笑笑回应,又觉得有点不还意思,借故转移目光,他却很坦然,目光既不躲闪,也不咄咄逼人,显得亲切和善。
与人对视总会让她觉得有点尴尬,不是因为是他。她尚未婚嫁,大部分尚未结婚的女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矜持和羞怯,那是内心流露的,很难掩饰。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三小时左右的车程,大家除了打瞌睡以外也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因为早起她有些困,所以没有过多地参与聊天,只是闭着眼睛听他们聊。不知怎的聊到了孩子的话题,有人问他孩子几岁了,他说10岁,看来真的是年近中年了,只是长得年轻,她当时还没想到是因为他结婚早。
行程中的一切都是平平,并不特别的景致,色香兼具却独缺味的菜肴,带着海腥味的空气。从早上到晚上他和她都没有说几句话,好像并没有什么契机需要对话。他和她拉近距离是在吃晚饭的时候,不知怎的他们坐了相邻的座位。晚上一些大老爷们都在喝酒,知道她不太会喝酒大家没有劝酒,他在中午吃饭时已表态他酒精过敏,所以也没有人劝他喝酒。明天恰好是她的生日,她的同事也是这次旅行的组织者订了个蛋糕。许愿吹蜡烛,动手切蛋糕,同行的小朋友还给她戴了生日帽。为表谢意她叫服务员拿了一罐啤酒过来。大家喝得正酣,有新成员加入喝酒的行列,大家都很高兴。同行的两个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他们中途就下了饭桌,在一旁捣鼓着分剩下的蛋糕,玩着随身携带的玩具。
大家纷纷敬酒祝她生日快乐。他也敬了她一杯,并说了两句寻常的祝福之语。为感谢他冒着酒精过敏的风险喝了酒,在敬完众人之后,她又单独敬了他一杯。喝酒的这件事很少会有适量的时候,要不是滴酒不沾,要么是喝过量。喝完第一罐,大家又要给她开第二罐,她连忙摆手说不能喝了,这时饭桌上有人说喝不下了给他,不是邻座的他,是她另一个同事。劝酒的时候总是会有各种说辞,这样才有气氛。
她不想扫大家的兴,于是接了打开的第二罐,顺便也给他的酒杯里加了些酒。在座的人酒量都比他俩好,她虽不致酒精过敏,但是一喝就上脸,她的脸很红,热得出汗,他的酒精过敏也不像是假的,因为他的脸已经红到了脖子根。为了说明他真的会酒精过敏,他给她看手臂,她问他那一道道红是毛细血管吗,他说是以前被树枝划开的浅痕,平时看出不来,喝酒了就会显现。这居然增加了她对他的印象分,她不喜欢太娇生惯养或者太小心翼翼的男人,她喜欢长得帅同时又不是那么在意自己外表的男人,她觉得这样的男人豁达且不会自恋,她的审美并没有被如今娱乐圈中流行的花样美男带偏。她喜欢帅而不自恃,温柔而不娘的男人。帅而不自知是不可能的,毕竟大家都照镜子。
饭已经吃了一个多小时,大家没有要散的意思,仍然在相互劝酒。大家又开始劝她酒,她说她已经不能再喝了,再喝就要晕了,他也跟着起哄,说晕了有肩膀给她靠,她当然知道这是句玩笑话,但还是又接了一罐打开的啤酒。
她只是有点头晕,知道自己再喝一罐还不至于喝醉,所以再喝一罐也无妨,她也想放松一下,她觉得在气氛好的情形下喝酒算是一种放松的方式。他又敬了她一杯,最为回礼她倒了些罐里的啤酒给他,算是帮他倒酒了。同时。她觉得肚子有些胀,这一罐怕是有些喝不下了,那么找邻座的人分担最方便。桌上有人说他的脸整张桌最红。他说他喝多了,心跳得很快,让她搭了下他的脉搏,让别人搭脉搏验证是不是喝多了她还是第一回遇到,亏他想得出来,不过却很自然,不像看手相那么做作,那完全是套近乎勾搭妹子的桥段。
她知道他是为了调节气氛,作为一个活动主要参与者调节气氛是理所当然的分内之事,这餐饭是他请客的,所以他算主要参与者。她说她也心跳得很快,伸手让他搭一下她的脉搏。
如果在平时,她觉得这样的举动会显得有些轻佻,但这是在大家喝了酒的场合下,她觉得太拘谨反而会让众人觉得无趣。她也想调节气氛,不过更主要的是想拉进和他的距离,她想传递一种讯息,她对他并不反感,同时她也不是那么害羞。
第二天的行程中安排了一个岛,需要轮渡进去。她拣了个靠近舱门的位置坐下,他坐在了她对面,她告诉他那个方向与船前进的方向是反的,坐着难受,他说那坐你旁边的那个位子吧,她点了点头。她心里是希望他坐过来的,但是真的坐在了一起她不知道要讲些什么,反倒有些尴尬,只有相熟的人或是完全陌生的人相对无言才不觉得尴尬。她的性格有些内向,从来都不知道怎样拉近与他人的距离,还好他手里有一小袋瓜子,他倒了一些在她的手里,尽管她不想吃,但还是没有拒绝,她觉得拒绝瓜子好像是拒绝对方抛出的橄榄枝。
他打开了话匣子,她积极回应,他问了她的一些工作上的情况,也问了她是否结婚了。她除了作答之外,也反问了他一些问题,聊天最怕来而不往,很容易down机。他主动谈到了他的婚姻状况和跟他老婆的相识的情形。他问得大多是一些客观的情况,比如工作几年了。她问了一些偏主观的问题。比如步入社会这些年有什么感受。她感觉这个人还蛮真实的,因为他并没有太过粉饰自己的经历,坦言了自己的学历不高,同时也不卑不亢。
这些年看过了一些套路和自我吹嘘,她觉得真实很难得,她喜欢。聊了一阵,船还没靠岸,他们之间似乎又陷入了沉默,好在同行的人又抛来了一袋瓜子,食物总是拉近距离的催化剂,不然为什么大家总是互相请吃饭。瓜子也是食物,所以也能拉近距离,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心里想要拉近,他仍然倒了些瓜子给她,她张望了一下同行的其他人,她想和他拉近距离,但不想让其他人看出来,她觉得跟已婚男人太亲近别人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她追随内心的感受,但也在意别人的眼光。她没有做贼,但却有些心虚,于是还是继续端坐着。
老这么沉默也不是办法,这种尴尬让人觉得沉闷,他手中的瓜子嗑光了,她把手里的瓜子倒给了他,手掌有轻微的触碰,跟他的手比起来,她的手小而白,和男人的手放在一起看,让她觉得自己是女人,让她觉得心底柔软,平时她总是一个人披荆斩棘,太多时候除了穿衣打扮之外,她不敢太拿自己当女人,因为她知道自己没有人可以依靠,何必徒增伤感,而伤感就像决掉的堤坝,容易把人冲垮,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没有那么多时间来休整堤坝。行程结束了,回来的路上他一直在呼呼大睡,好像塞车都不会让他醒来,不像她车上睡不了完整的觉,只能打个盹。他说过他这几天很累,刚出差回来还来不及休息。她不知道他们之后会不会有联系,那也并不重要。故事不一定要有开头结尾,能撷取吉光片羽就是美好的。
好感这种东西刻意寻找是找不到的,一起看八部电影也没用,只会让人觉得时间冗长。它总在不经意间萌发,好比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好比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来临,可能是一次机缘巧合的偶遇,可能是一次不带目的的闲谈,可能是不小心指尖的触碰。怎么触发和开始并不重要,也不必去想是否会有然后和结局,有一刻的悸动就已足够。
美好时光的吉光片羽:遇见途旅中的悸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