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老家的路上,路过不少农田,看地里有些地方的麦子已收割完毕,而有些地方的麦子还立在那里,问及原因,妈妈说熟的麦子先收,还立着的说明还没熟透。再问如何区分麦子是否成熟,得知成熟的麦子颗粒饱满,搓掉外皮里面是黄籽;没熟的麦子摘下来揉搓掉外皮,里面会“嫩的出水”,籽也是青色的。
也算是小时候经常在庄稼地里玩耍,时间过去太久,连这些常识都忘记了。

那怎么做到同一片田地里将这块收割,而那块暂时搁置下来呢?应该是由农民们向管理收割麦子的人说明自家农田的情况,带头人再将情况说给开收割机的,他们就会特别注意,只把这块收割,那块没熟暂时不能动。
听说现在还有一些“小坦克”,就是些小型的收割机,进地收割特别方便,有些地的面积较小,用不着大型收割机进场,小型收割机就显得特别方便。

那些没收的小麦,有的像是被风吹倒了,想起前几天的那场中雨,问对小麦有没有影响,妈妈说没什么大碍,一般不下雹子就没事,除非风太大把麦子都吹得趴在了地上,那就不行了。
麦子并不矫情,能经受住一定强度的风雨,但在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它们也是脆弱的。

这边还有麦子尚未收完,那边已经有玉米长到一尺多高。这些是早玉米,这样人们可以在今年早点吃到新鲜的玉米面或者嫩玉米,口感和晚种的玉米并无太大差别。等到麦子都收完了,田地里就又开始种满玉米,正式成为新一季的作物。农田不空着,农民才有收成,人们才有粮食吃。
路边还有一种器具,帮助人们盛装晾晒的粮食。一人在下面用铁锹铲着麦子往一个较粗的管子里装;一人操作着机器,麦子就顺着管子送至三轮车上;一人在站在三轮车上管子的另一头用麻袋接着麦子,就节省了许多时间。在过去,只能靠人力,一铲子一铲子往麻袋里装,再把麻袋扛到三轮车上。
良好的收成用劳动换来,便捷的工具用技术制造。总的来说,靠的是人的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