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们对一种食物的想念,源于一种朴素的情感,某个时候,它穿透味蕾地思念,真实地依偎在身边,让你感受它的香甜。
脑核豆,也是一类豆子而已,它不同于其他豆子的地方,就是有自己独特的小鹰嘴,周身带着类似脑核状的细小凹槽,有了自己的这个小“个性”,就傲然有了自己独特的一面。
它口感和味道确实比豌豆要细腻咂香一点,就这一点儿,它的价格已经比常见的豌豆要高很多,尤其在干货店里也能长久地占据一席之地。
脑核豆(图片来自网络)2
小时候,我们家也种植脑核豆,它由于产量低,一般不会像豌豆和扁豆那样大面积的种植,大多数人家就是选择几绺绺犁沟或者一小方块“边角料”土地,种一点儿就可以了。
父母亲觉得自家少种些总比没有的强,不然让自家孩子看别人家孩子的吃食,没来由地生出馋相,总会窸窸窣窣出心中的惆怅,徒添出琐碎烦恼。
所以每隔两三年我家还是要种点,顺便送给其余没有种植的亲戚家和城里的亲朋好友一些,这样脑核豆所承载的感情份量一下子就显得庄重或带点贵气了,它也陡然走在了礼品的行列里,带着笑望着同伴呢。
随着岁月的积淀,在今天的我看来,小小的脑核豆蕴含的能量就像秋天的麦穗,成熟、丰厚、朴素、真挚,它集中体现着那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最淳朴的情感。
图片来自网络3
脑核豆枝株的“腰身”比较坚挺,遇上雨水好的年节,也会长得更高大一些,但是它的株间距要大要疏,果实才会结得繁,结得大,营养就更足,吃起来口感也更好,大家才会更钟情于它。
它的豆荚就像蚕宝核那么大,大多数是双头,偶尔也有“三胞胎”,尤其在快成熟的时候,如果坐在种植它的田间地头,微风过处,会有豆核荚互相撞击发出的刷拉刷拉声。
我一直非常喜欢那种声音,伴随着风轻轻地摇呀摇,让秋天单调的劳动有了节奏感,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这种美感一直陪伴着我,总让我无声无息地陶醉在回忆中,觉得时光没有走远。
不但枝叶有点硬,而且周身有小刺,拔起来弄不好就会把手扎一下,所以收割的时候,大家都不喜欢侍弄它。
这种小作物一般都是利用边头边脑的“业余”时间顺便弄得,不会占据大家的主要劳动力,有时候我们兄妹几个总要用“猜包吃”这种方式决定由谁来承担这个任务。
拔下来,扎成八字把,一般挨个儿摆在院墙上,晒晾一段时间,找个太阳晒得噼啪响的午后,在庭院里用棒子把果实捶下来,用簸箕扇去细绒绒,就可以装袋了。
4
炒制脑核豆的日子,村子上空会飘着一种诱人的豆香味,路过的人都会被这个特殊地味道吸引,私下里会叨咕这是谁家厨房的杰作,若正好碰上面,少不了弄一手把来尝尝,由于是顺手得来的,觉得格外的香,回家免不了也要闹腾着吃一下。
那时候没有现在的炒制工艺,如果不事先用水泡一下,炒出来一般比较硬,嚼起来牙巴骨很费劲的。
我们村子上大家公认的二奶奶是各类豆的炒制高手,她炒的脑核豆酥软脆香,口感格外的“哇塞”,就是现如今,每每遇上二月二之类的日子,每次我母亲都会絮叨说:“你二奶奶弄下得就格外好吃些。”
图片来自网络5
如今,离开种植脑核豆的我的家乡好些年了,多年在外求学、工作,即使在居家搬迁的日子里,我也没有回去过。离故乡越远,反而这种味道却越近,思念却越浓。
听说家乡大移民后,那里正在发生着沧海桑田的变化,不知道那种“刷拉刷拉”声是否也会在另一片土地上响起,融进新的乡愁。
前些年,我小舅舅还有老家的亲戚也给我捎来了脑核豆之类的家乡农作物,睹物思人,我似乎又回到了家乡,听风给我讲那过去的故事。
在每一个时间的缝隙里,那些人、那些事会陡然塞满我的心间,觉得时光就是个收割机,把往事统统收起来,装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氤氲成一缕茶香,萦绕不去。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