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越是缺失的东西越想得到也越容易产生共鸣,我也被龙应台与安德烈的故事吸引了,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但是我很享受他们的这种交流过程――以母子的关系却又是用高于母子的身份交换彼此的信息、表达自己的见解!18岁至23岁大概是最容易迷茫、困惑的年龄,安德烈是幸福的,她有一个愿意回答他的难题的母亲,有一个给他参考物却不强迫他的母亲,有一个愿意反思自己行为的母亲;龙应台是幸福的,她有一个愿意和他分享他的生活的儿子,有一个愿意让他走进他的世界的儿子。
我很惊讶,安德烈居然能那么坦然地对他的母亲谈性,谈摇滚,也惊讶于母亲不气不恼,甚至为了解儿子所说的世界而特意去了解她不懂的摇滚!安德烈说“MM,你可能不得不承认你有一个平庸的儿子”,母亲却告诉他“平庸是跟别人比,舒适是跟自己的内心比,我们走遍万水千山最终要负责的对象还是‘自己’两字,安德烈纠结要不要跟喜欢的女孩告白,MM说他愿意分享他的心得报告“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对于安德烈不屑回答的“你将来想做什么?”MM说“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不知道安德烈当初看完如何想,反正我很震撼,觉得淤积在心中的疑问终于被解决了,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上学期有一段时间内心特别矛盾,曾求助于微博上的李尚龙老师和自己喜欢的一个公众号,当初的内容是这样的:“最近很苦恼,我是一名大三学生,所在学校是一个不入流的三本院校,所选专业是酒店管理,我并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但对他又充满幻想;最近,想考教师资格证,纠结于考小学还是初中,就难以程度而言,小学的容易一些,我想的是初中生大一些,可以和他们讨论的话题多,我不排斥小学也认为小学教育很重要,所以两者之间很难抉择;还有就是我计算机二级考的是Access数据库,现在犹豫要不要考计算机三级;也在纠结明年要不要考公务员!感觉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定向在哪里,很是迷茫,很期待老师指点一下”。然而,左等右盼并没有得到回复,当时特别失落,幻想世间真的出现‘解忧杂货店’,而这一点,龙妈妈做到了――安德烈可以问她任何问题也可以质疑任何问题,比如讨论文化、政府权利、生老病死、成功、失败……菲利普也很可爱,他对中国大人对小孩的方式的总结、对‘上厕所’这件事的抓住不放、宣言自己要去发现中国,不要母亲牵着手去认识中国的态度、对“香港有文化”的‘申辩’都让我充满了喜爱。
我在想,假如未来我也有孩子,我会怎样去对待她的成长?我是否有能力去沟通孩子的世界?我的孩子会不会让我走进他的世界?我的希望是未来与孩子亦师亦友,我没有与自己的父母达到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和母亲没有说过悄悄话、我和父亲没有谈及过我的未来,但是我不能怨,他们已经给了他们三观里最好的东西,思维的定势很难改变,所以我谢谢我的父母让我受教育,给了我和下一代思想上沟通的可能性,也谢谢我的父母用如今他们展现的方式爱我。
在不久的将来,希望自己再回首时,依然能守得始终,倘若将来真的与自己的孩子做到亦师亦友,我想我会感谢这本书。其实说实话,现在也挺感谢的,至少让我明白了如何确定另一半,明白了为何要读书而不是以那些短平快的方式取得收入!我信,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印在自己的行为举止中。
2018.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