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解释: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是因为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是善那是因为恶的出现。所以有和无相互依存,难和易对立形成,长和短相互显示,高和下通过比较存在,音和声相互协调配合而和谐存在,前和后通过相互对立出现。所以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人都是用无为的态度处理事务,用不言的方法去教化民众;万物生发变化之初不主动干预引导,生养万物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发展而不自恃有功,功成而不自居有功,正是因为这种不自居有功的做法 ,才使得功绩永不磨灭。
理解:
第一层:自然规律充满了对立面,例如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些都是自然本来就存在的规律,一旦有了一个另外一个也会出现,都是相生相克,同时存在,这些看似对立却又相互依存的规律原本就是我们自然规律的常态;
第二层:懂得利用自然规律行事的人做事也是遵循这种法则,不刻意为事,不用言语简单教诲,这里也是告诉我们遵循自然规律的人做事都是顺势而为找寻规律为主,不制造事端,对人也是依照发掘主管能动性的角度出发,更多的时候是让事情本身来引导和教诲,而不是言语,因为所有推动人做事的原动力其实都是自己的价值观,唯有在做事过程当中自己体会感悟明白才是真正的教诲。
第三层:道的伟大之处就是如此,万物变化生长并不主动干预引导,生养万物但不占有,虽然推动事物运作但不居功自傲,这种做法反而让他功绩永存。
这段还原了道家学派遵循自然规律的宗旨,所有的人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的本源和规律来进行,这样得来的结果更长久,功绩更加的伟大难以磨灭。
其实用道家学说来看我们现在的社会难免会发现很多违背规律的行为,比如教育孩子,家长经常以爱的名义去控制他们,却不知我们只是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需要尊重他们的灵魂,我们能起到的作用仅仅就是在一旁观察和适当的时候问问题,其实更多的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和感受,真的很难做到尊重孩子的这种独立性,但是你一旦发现遵循了这种规律,有了“不管教”的勇气,那么你的孩子其实也会慢慢跟你连接更好,更多的产生自身动力去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很多的管理都喜欢融入情绪和感情色彩,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只不过在平日的麻木不仁中被训练得“听话”,渐渐的失去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没有考虑过管理应该是理性对事情感性对人,理性的选择,但需要感性的执行,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思考性,一定要懂得倾听他们,我们都是合作伙伴,所以人人都需要尊重对方的发言权。
老子的这种无为思想一度被认为是消极处世,而我恰恰认为这是世人没有读懂他的地方,其实无为与什么都不做是有本质区别的,事物之中不刻意干预,但是精神层面却保持着丰富的连接,这个才是最高深的地方,就好像一个和风细雨的长辈,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觉得有人在默默的支持你,却不会随便说出答案给你,所有的答案都靠你自己去探寻,而他做的就是跟你保持着温暖的连接,让你觉得有一种被信任和尊重的氛围,这个才是道家精神所想要表达的无为最真的内涵,这不是消极处世,而是一种智慧处世的方式,俗话说弱者刚强,强者温柔,这种柔弱胜刚强的哲学也是老子后续篇幅表达的处世哲学,这值得我们好好领悟和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