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7

作者: 槑槑啊 | 来源:发表于2017-06-09 23:35 被阅读32次

本章重点:

1.古典技术与现代艺术的联系与区别1234567

2.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3.虚拟设计

4.整体设计

5.人体工程学

一、技术:古典技术与现代技术

1.古典技术与现代技术

        技术是人类造物的能力和知识,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技术在大机器工业革命以前,主要表现为手工劳动者的技艺,是劳动者在长期造物实践中积淀起来的经验和技能,包括世代相传的工艺制作方法、手段和配方等内容。

        现代技术要表现为:“依据自然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物质、能量信息进行变换、加工,以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实践活动。它大体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毛段;工艺方法;劳动者掌握劳动手段的技能。

        荷兰学者舒尔曼把技术定义为;“人们借助工具,为人类目的,给自然赋予形式的活动”,他将技术分为古典技术与现代技术两大类,古典技术即手工业技术;现代技术是工业革命后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技术,两者之间有着许多差异。

【历年真题回顾】古典技术与现代艺术的联系与区别(江南大学2014年考题)

(1)古典技术产生在自然的环境中,受制于自然所能提供的物质;现代技术掌握着自然,环境被打上技术的烙印,而且人也从自然中分离出来。

(2)古典技术所掌握的材料是自然所能提供的,其造物的形式总与自然所赋予的形式相联系;现代技术中人们选择材料,并将自然材料简化成示的成分,再慎入想要的结构中,形式上尽量脱离自然所赋予的形式。

(3)在“能量”这类技术形式中,技术的早期主要是由动物和人类提供的托力和肌肉力量:在现代,除自然风力、水力等之外,还有间接的原子能、太阳能等。

(4)古典技术的“形式赋予”是由人类所使用工具的技能决定的;现代人的技艺被融入机器中的技术装置中,使技术得以更新。

(5)在设计方面,典技术的时代,设计与制作是一体的;现代技术中,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过程而存在。

(6)与古典技术相比,现代技术依靠现代工具,在技术构形中除去人的因素,它借助技术措施提供的能量转换过程,有可能依照理论制造物品。这即是生产的“自动化”。

(7)纵观历史发展整体脉络,现代技术出自于古典技术,它以科学为基础,与科学的结合统一是其最根本的特征。可以认为,没有古典技术就没有科学,也就不可能有 现代技术 或者说 技术的现代化。

2.科学的现代化技术

        科学是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自然科学发生以前,严格的说只有技术没有科学,科学产生后,科学与技术没有太多的联系,也相当一段时间内,科学知识为贵族哲学家所有,而技术则是工匠的专利;科学与技术有各自的发展道路。19世纪开始,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科学与技术开始产生越来越多的联系,形成共生关系,相互左右越来越强,以至于科学的进步部分的依赖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也相应依赖科学的进步。技术的需求成为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科学发展有为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代技术与科学实践的联系越紧密,双方的发展速度也越快,成就越大;也就是说技术愈进步,科学愈发展,这种联系就愈显著、愈深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学与技术是两类不同的活动,科学的目的在于推动知识的进展,而技术的目的则是改造特定的实在。科学旨在获得关于实在的新信息,而技术则在于将信息注入现存系统,更确切地说,科学力图构造解释和语言系统。

科学与技术的共同点

        作为人类活动,它是被社会组织起来,有计划有目标的实践活动,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技术研究,其社会因素和作用是相同的,科学方法的内在结构与技术方法的结构几乎是一致的,两者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和互为作用,存在着一体化的趋势,这也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一体化不是互为取代,而是形成一个大系统,即由科学的子系统与技术的子系统组成大的科学技术系统,两个子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关效应和整体效应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科学技术与艺术

1.艺术中的技术与技术中的艺术

(1)技术往往是一种方式、过程和手段;艺术既可以是方式、过程和手段,又可以指艺术品,艺术现象

(2)从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发展来看,技术与艺术犹如一张纸的两面,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属性,或者说艺术是

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

(3)技术是艺术存在的真正基础,艺术也是在技术中生长起来的。

(4)在艺术设计或者工艺美术中,技术与艺术具有统一性。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总是需要更高层次的艺术观念来导引和互助,这样才能使技术融入到艺术中,工艺技术的最高境界应当是与艺术的完全兼容而不留痕迹,即“大匠不雕”的自由境界。只有在这种白由境界中,才能把技术理解为或上升为一种精神理想的完善,即所谓的“技进乎道”。

2.艺术与科学结晶的历史形态:工艺艺术

历年真题回顾及重要题目补充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与艺术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2015年江南大学考程)

答:(1)科学与技术:科学是在技术基础上的发生和成长起来的,技术的科学化是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技术的主体,科学同样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也向着科学技术化的方向发展。

(2)技术与艺术: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属性或者说艺术是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技术是艺术存在的真正基础。艺术也是在技术中成长起来的,在艺术设计或者说工艺美术中,技术与艺术具有统一性。只有在精熟的技术与艺术的理想取得和谐高度一致的情况下,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性才能出现或趋于完美。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总是需要更高层次的艺术观念来导引和互助,这样才能使技术融入艺术之中。工艺技术的高境界应当是与艺术的完全交融而不留痕迹。

(3)艺术与科学:工艺艺术和设计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产物。工艺的发展、工艺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工艺美不是科学和技术的载体,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整合的方式,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即通过艺术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展示出来。而科学是通过技术或工艺技术的方式走向与艺术结合之路的。

2,人体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在美国称为人类工程学,在欧洲称为人类功效学。根据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EA为本学科下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舒适等题的学科。”早在包豪斯时期就提出了“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二战期间,人机工程学在军事设计领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二战以后,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与应用扩展到工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以及教育系统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当代的设计师,尤其是产品设计师与环境设计师,唯有掌握好这门学科,才能更好地“为人的需要”进行设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有人类工效学标准化委员会,我国到1990年底已制定了人类工效学标准20个,主要有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人体测量的方法、仪器、环境、照明等方面的标准。

【历年真题回顾】人体工程学(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清华美院考题)

3,作为知识创新体系一部分的艺术设计

【历年高频考题】为什么说艺术设计是新知识创新体系的一部分(10分简答题)

答:创新是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设计即创新。

(1)设计是基于新知识的设计,设计新知识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新知识含量的多少决定了设计的质量和新产品的市场占有。

(2)新知识即创新的知识,新知识的含量愈高其创新内涵愈大。艺术设计中的新知识,既来自自然科学技术,又与艺术的创造联系在一起。艺术的创造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从本质上看,艺术性的创造亦是一种新知识的创构,即艺术创造是新知识的一部分,是艺术家、艺术设计师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所创造的艺术性的一种知识构成。这种知识构成不仅是新的而且是美的。它是艺术家、艺术设计师通过设计的方式,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的,即通过产品,甚至是非物质产品的形式进行的创造。

(3)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过程,艺术设计是知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设计是基于新知识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一直处于新知识的学习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开阔视野,掌握新的方法、新知识、新观念,使设计真正成为新知识的载体。

(5)总之,艺术设计是知识创新的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是艺术设计工作者艺术智慧的集中体现。

三、设计: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与结合

1.艺术设计的新空间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在不断发展的层面上开展和提升的。当代更高层次上的整合,导致了整体设计观的建立与发展。整体设计的产生是艺术与科学技术进一步整合的产物,其发展又要求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整合,在更深层次上取得统一。

        艺术与科学的整合最具现代和革命意义的是电脑进入设计领域,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电脑逐渐成为设计的主要工具,它导致了一场深刻的设计革命。这场革命其价值意义表现在多方面。首先,是为大多数设计师所认识的“工具变换”所询“换笔”,它带采了硬汇与高效率。第,是在电脑所建构的信息空回中,设计师与设计对象、设计之物与非物质设计、功能性与物质性、表现与再现、真实空间与信息空间的诸多关系发生了变化,即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关系和设计观念。

        信息空间即所谓的“电子空间”,不同于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真实的空间,它是一种虚拟的空间,是以数字化方式构成的,通过网络、电脑存在于其中的空间,艺术设计师使用电脑进行设计,实际上是用程序的语言方式在虚拟的信息空间中创建艺术形象进行设计。

2.走向未来的整合

        艺术与科学的整合具有必然性,是艺术与科学两方面的内在要求。

        在艺术存在的意义上,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整合,使艺术的存在具有了一种新质和动力学的内容。一方面,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整合,形成新的艺术存在方式和形式,这种新的艺术或形式不是一和取代,而是在已有的艺术方式和形式之外开拓新的生存空间,设计新的领域,建构新的艺术存在方式和形式,不仅丰富了原有艺术的存在形式,而且以新方式、新形式的创造使艺术的结构形式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整合永远是一个过程,是两者相互作用不断发生的过程,因此新的艺术方式和形式将随着时代、时间的延展和科技内容的更新发展而有新的生成,它不仅赋予了艺术在新时代发展的可能性和动力学根基,而且揭示了艺术与科学两者整合过程中的艺术是一种多种张力交叉、多种可能性并存、有巨大可变性、发展性的艺术;这种艺术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其多元化的特征使各要素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作用的结杨模式具备一种不确定性,即表现为传统艺术规范的缓解和新领域的拓展。

        从科学技术存在的意义上看,与世界上任何事物存在的两面性、矛盾性一样,科学技术也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给人类造福,使人类的生存状况得到了重要的改变;另一方面,它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的影响。

          整合是事物新生新质和发展的必然之路。整合具有内外两种因素和力的存在,而不可能失去自我。艺术与科技的整合也是如此,它不可能因整合而使科学技术对艺术取而代之或使其失去自我,而只能是成为一种变革动力和变革的方式,并渗入到艺术存在的本质之中。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整合是21世纪艺术发展的大趋势之。

历年真题回顾及重要题目充

1.简述科技进步给设计带来的影响(为什么说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给设计造成重大影响?20分论述题)

          答:设计总是受着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随着技法、材料、工具等的变化,技术对设计创造产生着直接影响。设计是在工业革命后开花结果的,这便我们不可避免地思考设计与科学技术之间深刻的关系。

(1)首先,设计与制造的分工。随着劳动分工的迅速发展,设计也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设证专业。机器生产同时导致标准化和一体化产品的出现,各种优质钢材和金属被应用于设计。

  (2)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导致20世纪初各种设计思潮的产生,同时为设计地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广告设计从本世纪20年代起甚嚣尘上,而CI设计也有了特别的重要意义。

(3)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给设计造成重大影响,例如轧钢、轻金属等等,豪无疑义,塑钢是对20世纪的设计影响最大的材料。塑料在30年代已经建立起了它的工业地位,并且工业设计师们赋了社会意义,成为民主的材料。他们大受工业设计师的青睐,被用于各种产品上,因而更适宜设计的拿性发挥和产品符号的灵活运用,新植料的出现总是蔬励着设计师进行新的形式的探索。

(4)与再现过程有关的机器相继诞生使视觉传达的领域不断扩大。1839年摄影技术发明,照相印刷使额觉表现迅速扩大,翻开了现代视觉传达史正的第一页。1930年照相的铜板技术发明,使摄影从此在广告设计中占住了确定位

置,并成为今天照相机设计的基础。电影的出现,收音机、电视机等多种新媒体的使用,广告产业迅速发展,伴随着传达技术的不断创新,视觉设计的表现手法极大丰富,同时大大地扩大和深化了视觉传达领域。

(5)新兴的信息技术引起设计生产及设计模式划时代的变革。如果说现代设计运动是工业革命的反响,那么后现代主义设计便是对信息技术的反响。

2.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0分简答题)

        答:首先,设计与科学技术相互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设计提供了新的手段:①技术的发展给设计提供新的材料。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设计师提供新的课题。③设计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可以为科学技术服务。

        其次,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物质形态的科学技术只有在被社会接纳、被社会消费的情况下,才能转化成巨天的社会财富。科学技术需要通过设计向社会进行自我表达,设计使技术的“可能”转变成现实。

        第三,从本质上来看,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产物。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适力,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探求世界本质的过程中,其目的是为了揭示客观和主观世界隐含的矛盾、结构、和谐与秩序、这种目标上的结合、相关、沟通,正是科学与技术互为影响,互为补充,互为交叉的内在基础。

        因此,设计的发展尤其需要科学技术作为先导,同时,科学技术也需要以设计作为载体展现出来。可以肯定,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审美取问也会越趋向明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qq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