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特辑谈天说地芳草集
三水“大肚病”已成历史

三水“大肚病”已成历史

作者: 一帆风正 | 来源:发表于2023-06-08 06:15 被阅读0次

据《三水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血吸虫病(俗称“大肚病”)在三水六和、迳口等地流行。此后百余年间,“大肚病”在三水肆虐,戕害百姓。据查实,血吸虫病人共达20多万之众。千家万户,饱受“瘟君”欺凌,苦不堪言。

当时当地,这些民谣流传甚广:

龙岗、龙岗,十人当中九人黄,皮包骨头肚子大,未到中年就身亡。

面黄牙齿白,肚大脚蹬黑,见面唔使问,便是西河客。(西河是指北江西岸的疫区)

塘背乐屋,地瓜煮粥,犁田三转,疴尿三笃;禾头一踢,一扑一碌,再犁三转,无命归屋。

1950年陈心陶教授率队前往三水、四会等片区进行调查,确定了血吸虫中间宿主为钉螺,大旺、迳口草塘为血吸虫病疫源区。

1955年,三水芦苞修建水闸,出现数百人感染急性血吸虫病,进一步印证了血吸虫病疫源区的调查结果。

1956年,国家号召在七至十二年内消灭血吸虫病,三水成立了各级血防领导小组,建立了血防站,全面开展防治工作。

1958年5月,三水提出“苦战一年半,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掀起消灭血吸虫病运动高潮,用拖拉机开展草塘地区大面积机耕翻土灭螺。

1958年10月全面动工,启动草塘围垦水利工程。经过2年多的积极防治,病人得到治疗,钉螺孳生环境有所改善,螺情明显下降,血吸虫病感染得到控制,成绩显著。三水于1959年5月1日宣布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召开庆功大会。

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血吸虫病防治群众运动和血防水利工程建设处于停顿状态,疫情出现反复,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三水提出了“四年消灭,五年巩固扫尾”的消灭血吸虫病规划,重新掀起血防运动新高潮。

自1968年冬到1972年三水万人大会战后,三水共组织了7次血防水利和灭螺万人大会战,钉螺面积大幅度减少,人民体质改善,疫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1974年6月广东宣布实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83年10月,三水消灭血吸虫病考核验收合格。1985年12月9日,广东宣布全省范围内消灭了血吸虫病。

没有一个冬天过不去。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消灭血吸虫病是一场改造自然的艰巨斗争,只有人人动员起来,打一场人民战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

相关文章

  • 耐药结核并非“痨”不可破,但一定要避免踏入这些“误区”!

    大部分人都称结核病为“穷人病”,多数民众都以为结核病已成为历史,结核病已远离我们,这种麻痹和盲目乐观的思想极为严重...

  • 往事已成历史

    忘了来这里写字,偶尔想起来看上一篇文章还是过节时的,不由得想起过去的这个春节太过惊心动魄...... 庆幸我们都好...

  • 男人与大肚子的关系

    在古代,男人有大肚腩,那叫“腰缠万贯” 在现代,男人有大肚腩,那是身系“百病” 在古代,男人有大肚腩,那是真的“土...

  • 古人养生的智慧

    《黄帝内经》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养生,...

  • 不生病的秘密

    《黄帝内经》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养生,...

  • 治病的关要在于“神”

    《黄帝内经》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养生,...

  • 最好的安排之不能说的秘密

    《黄帝内经》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养...

  • 防微杜渐话肿瘤

    《黄帝内经·素问》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 治未病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

  • 健康真的很重要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水“大肚病”已成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qw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