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作者的前一本书《自控力》来读这一本。说实话,切入角度完全不同,这本书主要是说如何改变对压力的看法,进而化压力为动力。书中的内容也和“自控力”三个字不怎么沾边。然而依然是有收获的。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压力。压力的“教父”塞利认为压力是“身体对施加在它之上的任何要求的反应”。从这个定义来看,压力其实是一个中性词,并不含有贬义。如今许多报纸杂志都鼓励我们要减压,实际上减压这个词就给压力带上了贬义的帽子。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我们对压力的看法,你往好的方面看待它,它就是一个对你有利的事物。反之亦然。
书中提到压力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应对挑战,与人联结,学习和成长。
一、应对挑战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当我们面临生存的压力时,我们的反应是或战或逃,这种反应救了许多动物和人的性命,因此,这种反应被保留下来。战,意味着应对挑战。逃,意味着一味逃避。然而这种压力反应,并不完全适用于现实世界,现在的大部分压力来源都无关生死。来自压力的能量能够使你集中注意力,以获取周遭更多的信息。如今,当我们面对压力时,要学会把压力给予我们的能量转化为积极应对挑战的动力,而不是一味逃避压力。想想我们是不是因为逃避压力而错失了一些机会,进而限制了自己的未来?
二、内在联结
在面对威胁时,我们都有照顾人和对人友善的反应,从进化的观点来看是为了保护后代。虽然逃避伤害是本能,但是为了保护所爱之人让我们有了勇气,减少了恐惧。随着不断进化与发展,如今,当你选择帮助别人时,也会激发这个状态。我们时常看到遭遇了困境的人反而更加愿意助人为乐。在不幸发生以后,这种利他主义的倾向能够帮助他们自愈。泰戈尔有句话叫“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深以为然。
给自己设立宏大的目标也能够起到类似的效果。每个人都有证明自我和为更宏大目标做贡献这两种驱动力,拥有更宏大目标的人,视自己为更大群体的一部分,把为群体做贡献设为首要目标,为了更广大的使命去支持别人,进而激发了更大的能量。孙中山先生曾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在立志做大事的过程中,我们是与其他人紧密相连的。在职场中,不妨思考一下:如果从共事的人或者服务的人的角度看,你会如何描述自己的工作?你的角色对他们有何帮助?对公司的发展愿景有何帮助?即使工作性质没有很大变化,你的想法变了以后,也更加能够提升满足感。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正感觉到痛苦时,你打开朋友圈,发生大家晒的都是自己的“幸福”,于是你感觉到更加孤独,仿佛只有自己一个人正在受苦难的折磨,大家都过的很好,自己是唯一一个不幸儿。这个时候,内在联结可以帮助你。请记住“生活对谁都不易”,人们只是把自己的苦难隐藏起来罢了。此时此刻,如果你感到痛苦,请记住,有人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和你同样的事情,你并不孤独。这种联结能够给你渡过难关的勇气和能量。
三、幸福成长
痛苦使人成长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从压力中恢复的过程是漫长的,也许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你都会对压力带来的苦楚念念不忘。这是大脑处理经验的方式,它鼓励你重述发生过的事情,记取教训,以帮你应对未来的压力。痛苦使人成长,并不是在赞美痛苦,成长的源泉是你自己,是你应对痛苦的方式帮助了你成长。前阵子很火的电影前任三,听歌的时候我在网易云看到了这一句评论。“有些人说应该感谢前任让你成长让你变得更好,我觉得不是这样,那些痛不欲生撕心裂肺的日子都是你咬着牙一天天熬过来的,凭什么要感谢别人,你要感谢你自己。”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会控制自己的压力,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你可以学着把每一件让你有压力的事情作为练习,多思多想。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有压力?压力的源泉在哪?不要遇事只会逃避,好好学习如何转化压力,让那些“杀不死你”的东西,变成让自己强大的源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