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让学生观看过《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剧集,同学们对故事脉络还是很清晰的。所以本课时关于基础知识的呈现和小说情节的梳理,都由学生自主进行展示,老师从一旁强调点拨即可。毕竟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结合旁批的学习,要让学生自己学会走路。
一、学生讲解基础知识
1、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五年(1727),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于次年迁回北京老宅,不久家境彻底败落。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佚失不传。现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2、作品:《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言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庭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国府、宁国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客观上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对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思想行为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3、小说情节再现--刘姥姥三次进贾府:
一进:刘姥姥的女婿弄得家业萧条,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狗儿家生活艰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王夫人家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二进: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见识到大户人家的吃穿行等事宜,课文所选即是二进大观园内容。
三进:刘姥姥得知贾府被抄,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回到乡下。
二、结合旁批,整体感知:
1、从刘姥姥的视角来看,贾府具有怎样的特点?
(1)居室威武(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大);(2)饮食奢侈(一两银子一个的鹌鹑蛋);(3)富而好礼(礼出大家)。
2、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凤姐和鸳鸯是如何捉弄刘姥姥的?
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
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取笑,以哄贾母开心;
表现在:①拉她出去嘱咐她,骗她说是府里的规矩②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③便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3、“察言观色”,找出文中描写刘姥姥的句子。
语言描写:①“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哪里拿得动他?”“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她用“金”“银”来赞美贾府的器具,并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 说使“不伏手”,化解了尴尬,增添了笑料;可见刘姥姥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②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写出刘姥姥故意出丑让众人取笑,但她绝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动作描写:“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这些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滑稽、憨态可掬,突出了刘姥姥朴素、小心翼翼、怯懦的性格特点。)
三、小结人物形象:
刘姥姥:是一个识趣凑趣、知恩图报、有见识、讲义气、说话风趣幽默、言谈地道本分,表面装疯卖傻,但实际上很有心计,善于察言观色、世故、精明的农村老太太形象。(当然,她身上也有自身的缺点,如逢场作戏,自轻自贱,出尽洋相的奴性等,教师在这里适当引导即可,毕竟人无完人)
本节学生展示课的效果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后面结合旁批,对于几个问题的学习与讨论,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小说,克服胆怯,流利地表现自我的能力,可再接再厉,多让他们尝试,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