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畅快淋漓的读一本,没有很好的自律性和时间规划,真的是太难了。
前面的历史读的津津有味,猛然转进了科举的道路。因为不熟悉,造成没兴趣。当我从一堆晦涩难懂的区域分布和文武兴衰中抬起头的时候,依旧没有完全明白这场人才之战怎么的就转变的战场。但,我更加确定“读书无用论”是一种偏见,是缺乏大格局的狭隘。
科举中进士、状元的分布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程度。尴尬的是,科教发展成也经济,败也经济。当一个地区经济落后,没有基础支撑科教发展自然有心无力。因此,只有经济发展,科教才能兴盛。但经济太好的时候,赚钱太容易,又会把这个地方的风气带进钱眼里,科举无用论就会流行起来,大家自然就不会喜欢读书了。其实,这也是一种狭隘。
作为一个典型的85后,这两种思想在成长的过程中虽没有经历,但不乏参照。幸运的是自己选择了一条自认为正确的道路坚持了下来。在面对下一代教育的时候,这种观点就派上用处,影响的就不止是自身,有可能是一个家族。自己的身边也有没有学历但能力超群收获成功的例子,也有学历傲人社会成绩同样斐然的小伙伴。读书是否有用,从来不能一概而论。
虽然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绝对是一条省力的路。一个初中还是高中的小姑娘在演讲时提到一句话“你不想吃学习的苦,那就要吃生活的苦”,引起众人的共鸣,直呼为励志鸡汤。可作为一个过来人,真想问,学习真的苦吗?比起社会上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面对书本简直不要太幸福!
书本中得到的终究要转为为生产力才有用武之地,而这种转化的关键又恰恰在书外。因此,读书是否有用更无法用一句话来断定。如果可以走在这条省力的路上,就要去思考自己如何努力才能让未来的自己更省力,这也是一种循环。
当我走出科举考试,再回到主线的时候,猛然发现前面看的我以为忘记的信息,再次翻看倒是补充了后来者,这种知识涌动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这也算是这条省力路上的一个特色吧——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PS:如果有一天去福建,一定要去莆田县黄寿生家族看看,这是全国唯一的“七代进士家族”。
阿淼写于2021年7月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