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成长教育
四岁到六岁儿童教育问题思考与实践

四岁到六岁儿童教育问题思考与实践

作者: 王安迪 | 来源:发表于2016-07-14 20:50 被阅读158次

    时至今日,婴幼儿教育已经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纵观周围的同龄家长,几乎所有人都竭尽所能,为把孩子教育好,而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对于孩子,家长们抱有最美好的期望。没有哪个家长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大部分家长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他们殷切希望,下一代能够比自己这一代人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能生活得更从容与快乐。

    今天之所以想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因为我有一些可能不同的态度和想法。之所以将思考和讨论限定在“四到六岁儿童”,是因为我女儿即将进入这个年龄区间,我所做这一切,也算是在积极的准备,以及认真的面对,这即将到来的跟教育有关的“黄金两年”。

    - 知识与才艺 -

    谈到教育,首先想到的是知识教育,即让孩子学习不同的文化知识;其次,也有才艺培育与训练,便是促使孩子掌握一定的文艺才能或者体育技能。

    我个人比较信任知识的力量,更确切的讲,我信任自然科学、人文地理和社会科学;对于艺术和体育类才能,虽然也天生就有好感,但是,我不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也就没必要让孩子盲目的去凑这个热闹。

    换句话讲,我不太看重需要天赋才可以做成的事情,比方跳舞、音乐和某些体育运动,都依赖天赋,没有天赋,就毫无可能有所成就。

    不看重不代表禁止,只是不打算投入太多精力,文艺类的学习权当作孩子的娱乐和生活调剂就好了。至少在学龄前阶段,我不会在孩子有没有天赋这件事情上面押宝。

    打个比方,孩子如果想去学钢琴或者学舞蹈,我也会鼎力支持,但是这些事情在我看来,就和她想做游戏和看动画片一样,算是娱乐项目。除非有名师或者高人告诉我,孩子有某种艺术天赋,不然我是不打算在这上面浪费她时间的。

    基于上面提到的态度,我认为学前教育的重点,是打好文化学科的基础,四岁多的孩子,记忆力超级好,可以从数字、汉语语句、语言表达逻辑以及英语词句入手,借助良好的记忆,先培养一些“知识感觉”。

    记忆不等同于理解,事实上,一开始也不用着急让孩子理解,只需要全方位的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保护好奇心,满足好奇心,更进一步的目标,是让好奇心转化成孩子的“糖果”,甜到他们。

    女儿现在每天读唐诗宋词,虽然不求甚解,但是读诗词培养了她的语感,当她时不时吟诵一句美妙的句子时,还会格外的让人心生怜爱。

    我在想,女儿小学之前记住一百来首诗词,应该没问题,既然有很好的记忆力,何必浪费呢,当然,我不会强求她做复杂的理解或者背诵,即使忘干净了也没关系,只要坚持每天读诗读词就好了。

    除此之外,我也希望女儿多记忆一些有趣的数字,大部分成年人都会觉得数字枯燥,但当我向女儿传递不同的“数字密码”时,她总是欢呼雀跃。

    她未必知道数字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她只要去记就好了,这是在培养与数字的感情,若是对数字不陌生,甚至对数字充满好奇,日后恐怕也不会排斥数学一类学科。

    目前,女儿可以记住20位圆周率,她读圆周率就像唱歌一样抑扬顿挫。我并不打算再让她记更多位,也不会告诉她那是圆周率,或者圆周率能做什么,我告诉她那是我和她之间的一组“密码”,她可以用这个密码来换糖果,或者换玩具和书籍。

    等她上小学的时候,等她真的开始接触圆周率的时候,我相信,会有一份意外的惊喜在那里等着她,与其急于渴求实时的“成果”,不如多给孩子埋藏一些未来旅途中的惊喜。

    数字、语言、辅助以科学小实验和自然百科的讲解,同时,在艺术和体育方面做正常的接触和兴趣培养,这大概就很全面了。我希望艺术和体育方面的爱好,能作为贯穿孩子一生的兴趣,而不是她赖以生存的手段。

    知识和才艺,一个可以创造内在美,一个可以塑造外在美。内在可以后天修炼,而外在更多需要天赋和运气。修炼可以自己做主,而天赋和运气相比较而言,就太依赖外界了。

    - 品质与情感 -

    说完知识和才艺学习,再来说说我个人心中觉得更为有意义的一部分内容——培养孩子优良的精神品质和情感特质,远比学习具体的知识和才艺更重要。

    多年来,我见过一些所谓的“精英”和“成功人士”,总体来说,德才兼备的人还是太少,人品和能力俱佳的人总是奇缺。

    能言善辩的人,可能同时又是一个虚伪无聊的人;能写会算的人,可能同时又是一个自卑和沉闷的人;名誉和地位都很高的人,可能同时又是一个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人...

    我不希望孩子成为上面提到的这几类人,那怕世人眼光中,觉得他们很成功。

    在我看来,教育的核心目标或许是针对人的精神品质的。一个人如果有能力“快乐生活,独立思考,并且充满爱心和智慧”,那这个人大概就算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算是我心目中的成功典范了。

    因此,我希望女儿能在四到六岁这两年里,逐渐感知一些优良的精神品质,不是要求她立刻自己具备各种好的品质,而是感知,察觉和知晓美好的品质。

    好的品质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做好示范,适时的讲解优良品质,用自己的行动做孩子的榜样,给予孩子足量的感知,耳濡目染之下,所有的美好,也定然会转化成孩子真实的内在品质。

    品质和情感方面的引导,还有一个有效的方法,那就是阅读书籍。阅读很重要的一个即时意义,就是帮助孩子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明白自己的心理活动和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产生原因。

    作为父母,我认为给孩子读书和讲故事,是最实惠也最有效的施教方式,通过故事,可以给孩子讲解各类故事因由,宣示各种价值观念,做善恶美丑的多维度比较。

    同时,与孩子一起阅读,又是一种亲密的陪伴方式,孩子必会从中受益,增加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对孩子情感需求的最直接的满足。

    培养精神品质和情感,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有一些复杂的地方,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孩子天生就带有某些基本的情绪,我们要真诚的接纳他们的各种表现,面对一个品质和情感都还不健全、还不稳定的小孩,更需要家长们以身作则,耐心指引。

    结合知识和才艺方面的学习,引导孩子觉察精神品质和情感诉求,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锻炼,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情感丰富而细腻,心态乐观与豁达。

    从个人角度,我希望女儿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明白事理,并且愿意和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意愿。这一切作为基础能力,就可以顺利的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她感知快乐和制造快乐的能力。

    - 动手能力与习惯 -

    动手确实是一种能力,也许四五岁的时候,孩子最容易切入的教育节点就是“动手能力”。动手还是一种直接了解世界的办法,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也有助于建立自信,培养耐心和坚韧的品质。

    四五岁的时候,可以培养哪些动手能力呢,有什么事情是孩子不能做的呢?

    至少可以开始让孩子干点力所能及的活了。洗洗自己的内裤和袜子,扫地与扔垃圾,自己倒水和摘菜,这些统统可以练起来。四五岁的小朋友还可以自己收拾自己的书籍和柜子,或者搭建玩具房屋和乐高建筑。

    父母要避免给孩子包办一切,四五岁时候,应该把握一个原则,只要不涉及人身安全问题,孩子要求做任何尝试,都应该尽量满足,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多留心观察,及时排解孩子的困扰和烦恼。

    再说习惯,习惯是从出生就可以开始培养的,好的习惯不亚于一种惠及终身的天赋。好习惯越早养成,孩子便越早从中受益。

    小时候给女儿买了餐椅和安全座椅,过去三年多,她总是很习惯性的坐在餐椅上面吃饭,出行也一定会主动要求坐在安全座椅上面。还有看书和听故事的习惯,也是从出生几个月就开始培养,现在竟然成了她制造快乐的主要方法。

    培养动手能力和个人习惯,也是千万不能急于求成的事情,连成年人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养成一个好习惯,更何况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所以家长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她,有包容一切的爱心去关心她。

    我觉得,四五岁的孩子,对他们要求不要太过于严苛,应该有一定的灵活度。即使是为了给孩子培养好习惯,仍然不能一味的强行逼迫她去做什么,如果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情,那她一定是在什么环节觉得不称心或者不开心,尝试着去找到问题的关键,然后再化解她的困扰。

    - 激励与挫折 -

    我不太认同「挫折教育」,准确讲,是不太同意简单粗暴的理解挫折教育。抵抗挫折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现实生活中挫折已经很多了,随时都可以是挫折教育的契机。

    挫折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应该是父母的“支持”和“爱”,而不是干巴巴的把人造的挫折横摆在小孩子面前,任由她一个人孤零零的对抗和克服。那不是挫折教育,那是对孩子尚未成形的精神品质与情感的摧残。

    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要帮她合理的疏导,理解和接受那些孩子自己也不情愿发生的事情。准确的判断孩子的困难和挫折,表达对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帮助他们战胜挫折的良方。

    我很希望自己女儿养成一种有自我克制力的自信心,也希望她将来慷慨而有主见。而自信与主见,正是来源于正确而恰当的激励。

    激励人是一门技术,如果用错了时机,或者用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变得浮躁和无礼,甚至变得虚荣和自以为是。

    我主张孩子四五岁的时候,所有相关的教育手段,都要以鼓励和培养好奇心为主,鼓励得当,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不管学什么做什么,积极性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激励的方法失当,或者没有激励只有严厉的批评和粗暴的矫正,那孩子可能会因此产生成长压力和情绪上的抵触,孩子也相应地会对学习和成长心生畏惧,从而可能陷入不良的成长循环中去。

    这里说一个我女儿学习方面的例子。女儿读诗词比较轻松,读三五遍基本就能背诵,然后隔天再读一两遍,就记忆的比较牢固,当我询问她某首诗的时候,她总是显得很自信,也很乐于为我背诵某首诗词,她很享受这个学习和展示的过程。

    但是学英语对于她来说,就没有那么有趣和轻松了,她能零散的记住几个单词,但是时间不长就会忘掉,当孩子妈妈试图教她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的时候,她很容易表现出来排斥和畏难情绪。

    这种情况下,我的想法是,学习效果或者结果其实不重要,在上面这个例子中,会不会讲英语句子,能不能记住单词,都不重要,至少在四五岁这个时期,急于追求学习效果,真是一点也不重要。

    不要强行让孩子做自己觉得困难的事情,应该尽力让她享受学习的过程,那么收获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且,决不可以急功近利,急于检验学习成果。

    以结果导向的教育方式,常常会让孩子滋生挫败感。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抵御学习挫败感,是学龄前教育的重中之重,一切手段,都不该与此原则冲突。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保证自己的教授方法没有问题,也不能保证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客观而且现实,这样的前提下,冒然的提出任何学习目标,也都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

    学龄前孩子的学习,一定要以培养乐趣和兴趣为主,不管是记忆诗词和数字,还是讲故事说句子,其实都是为了让她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反过来讲,只要孩子不排斥学习,没有畏惧和厌烦心理,当然,如果孩子还感觉到了学习乐趣,那我们父母真的该暗自高兴了。

    - 写在最后 -

    谈了好多对于四五岁孩子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其中很多想法和态度也不一定正确,欢迎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到留言区一起讨论,也欢迎你分享自己关于孩子教育的态度和想法。

    好的教育是明显的,伟大的教育是无形的,希望大家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能够润物细无声,培养出真正幸福、快乐而且德才兼备的下一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岁到六岁儿童教育问题思考与实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rj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