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天地芳草集散文特辑
简析红楼|《红楼梦》中的假语村言是什么

简析红楼|《红楼梦》中的假语村言是什么

作者: 简JN | 来源:发表于2021-12-04 21:32 被阅读0次

上一篇|《红楼梦》为什么要将真事隐去

《红楼梦》借作者之口,开篇便说要将真事隐去,“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由上述文本可知,《红楼梦》是作者用生花妙笔,极力地隐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却“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红楼梦》中的“假语村言”。

假语存之国事和家事

仔细阅读《红楼梦》,读者就不难看出作者说了哪些“假语村言”,这与我写得《红楼梦为什么要将真事隐去》中的论述是一致的,作者所说的“假语村言”与将“真事隐去”是相辅相承的,如“风月宝鉴”一样,体现的是一体两面,概括起来就是两方面:国事和家事。

正是因为《红楼梦》主要想讲得是国事,而国事又不可轻言,小则罢官入狱,大则家破人亡,所以作者才小心翼翼,不说国事,而是用家事来讲故事,因此给故事的人物取个名字叫“贾雨村”,谐音即是“假语存”,旨在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个故事来,即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败落的故事,其中纠缠着N个爱恨交织的儿女故事,以及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友情故事,以为“闺阁昭传”的“假语”做障眼法,表达出作者对所处时代“礼崩乐坏”局面的无力感,控诉了旷世奇才在当时无用武之地、空有一份家国情怀的悲惨现状,以至于走投无路,变得愤世嫉俗,正如作者所言,“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

从《红楼梦》文本中看作者所说的“假语村言”是什么?

《红楼梦》中涉及国事、家事两个方面的“假语村言”随处可见,在第一回尤其明显:

“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又如,“因毫不干涉时世…”等语。

凡是能够认真阅读《红楼梦》的读者,恐怕就不难看出此处文本所说,正是“假语村言”,作者的目的就是在论说“时世”(即时事政治),也就是正话反说,虽然口中“皆是称功颂德”之语,却恰恰是在“伤时骂世”,原因当然是因为作者认为君不仁、臣不良、父不慈、子不孝,表现出来的是“奸”、“佞”、“恶”、“邪”。如果我们了解了这几个字的含义,也就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意,那就是文本所说的,“指奸”、“责佞”、“贬恶”、“诛邪”。

“奸”,本义是指干扰、冒犯,后引申指私通,进而引申指奸邪、狡诈,也泛指坏人、坏事,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男女之间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如贾珍与儿媳秦可卿的不伦之事;二是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如清朝皇帝多次下江南,游山玩水、劳民伤财。所以说“指奸”有双重含义,既有对国事的指责,又有对家事的指责。

“佞”,是指惯于用花言巧语谄媚人。“责佞”当然是责备那些有口才而不正派的人。《红楼梦》中的“佞”人,既有国事方面的人,如贾赦、贾珍、贾雨村之流的官员们;也有家事方面的人,如荣国府的女管家王熙凤、薛家少奶奶夏金桂之流。

“恶”,是恶劣、坏的意思,“贬恶”就是贬斥作乱、为非作歹的恶劣行径。如香菱被拐子偷走事件、薛蟠令家人打死冯冤事件、贾雨村乱判葫芦案事件,王熙凤先后(间接)害死了贾瑞、金哥和守备之子、尤二姐等人的伤天害理之行为,以及赵姨娘和宝玉的干妈马道婆等,均在此列。

“邪”,有多种含义,分别是指:不正当,不正派;中医中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如寒邪、风邪;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如中邪;妖异怪诞,如邪魔、邪术等。对上述几种含义的“邪”,《红楼梦》中均有具体情节呈现,所以说“诛邪”,就是对以上种种的“邪”加以谴责。

当然,书中“奸”、“佞”、“恶”、“邪”这几种表现形式并不是完全独立地存在,几种情形有时会相互交织在一起,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典型代表人物,男有贾雨村,女有王熙凤。

结语

“假语村言”,即“假语存焉”,正是《红楼梦》之大关键,读者细品,便会发现,恰是对应了书中“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至理名言。

注:引用文本,出自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

于2021.12.4 19:46

NO:2021-56

上一篇|《红楼梦》为什么要将真事隐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析红楼|《红楼梦》中的假语村言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ub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