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读经?
1什么是国学经典?
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世界各族文化的根本,是全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
经典蕴含常理常道,“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经典本身的文字,便是“文学”的“艺术”,一定可以朗朗上口,是很有韵律的歌唱。
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国学经典有:《易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
2何为儿童经典教育?
经典教育即顺着儿童天性,运用潜意识教育原理对儿童进行国学经典熏陶的圣贤教育。
儿童经典文化教育,(又称读经教育)是指立足于对教育的“本质性”、“全面性”、及“深远性”的思考上,
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使儿童在诵读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世界文化精华,
在自主而快乐的情景中学习,达到开启智慧、陶冶情操、传承文化的目标,
以期将来成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一流人才。
并借此达成促成中华文化大复兴,重铸人类理性新文明的目的。
3为什么要读经?
目前的教育模式皆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文化的熏陶与人格的培养。
在孩子记忆力最佳的黄金时期诵读中西方经典,以文而化,
逐渐培植其德福,开启其智慧,从而奠定他一生的高远见识和优美的人格。
经典教育是根基教育,能帮助孩子奠定四大人生根基,
即:语文根基、人文底蕴根基、好习惯根基和高尚道德的根基。
4经典教育能帮孩子什么?
1、记忆能力:轻松背诵大量经典,并由此开发出儿童的强大记忆能力;
2、识字能力:轻松认识数千汉字;
3、阅读能力:建立广泛阅读兴趣;
4、理解能力:增加综合理解能力;
5、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良好的口才;
6、思维能力提升:大格局形成;
7、道德修养:道德修养自然熏陶;
8、外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9、训练正音;普通话标准流利;
10、增强自信心,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5
经典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读《大学》善做事,读《论语》善经商,读《中庸》会做官,读《老子》有智谋。
《大学》约2000字,可以培养孩子敦厚中正之性,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人生格局。
《论语》约16000字,共498章,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中庸》约4000字,“中”是指内修不偏不倚、中正平和;“庸”就是外用恰到好处、周全到位,
所以,《中庸》说的就是内圣外王的和谐之道。
老子》约5000字,是中国人的智谋奇书,
《易经》——16589字,不学易,无以为将相、无以成大医。
是经典的源头活水。
是群经之首,万经之源。
也是最需要先读的。
6什么年龄读经最好?
孩子越小的时候记忆力越好,越擅于模仿,
这个时候给孩子熏听诵读经典,
经典就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终生不忘。
所以读经越早越好,建议胎教,
0—13岁孩子一定要诵读经典,
成人同样可以学习。
0至13岁的孩子在无意识的轻松状态,
具有超强潜能,可以同时接受5至10种信息,
只要重复的听,就能无意识,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背大量知识。
7儿童的天性?
1.记忆力旺盛,理解力不足。
2.最擅长模仿。
3.因为他理解力不足,所以知识对于他而言没有难易之分。
因为他什么都不理解,所以你给他什么他就记忆什么,不分好坏统统记住!
4.教就有,不教就没有,教什么就有什么,一辈子不教,一辈子都没有!
5.对于他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重复。
6.边玩边学,无意识的吸收,潜移默化中记忆。
7.小时候记住了,长大后才能体会理解;
小时候没有记住,长大后就比较迷茫。
8.小时候吸收的能量,长大后会慢慢的释放出来。
(不分好坏,没有难易之分的)事物——模仿——熟悉——喜欢——重复——更喜欢——重复——……——吸收
好了,文章比较长,今天就先学习到这里。
好了,文章比较长,今天就先学习到这里。

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
儿童节,您准备送给孩子一份什么样的礼物?
送一个玩具,是送给他3天的兴奋;
送一件衣服,是送给他一个月的开心;
送一个手机,有可能是父子母子争斗战的开始!

送一套历久弥香的经典书籍,学习加微信:G25300295是送给他人生的格局与智慧!
是一辈子的幸福!
祝您和您的孩子早日开启幸福读经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