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了学,我便对老师特别畏惧,不最拥有学前的快乐无忧,尤其害怕受到老师的批评惩罚。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书写“中国”的“国”字。以前在简书中我已写过题为《那个让我流泪的“国”字》的文章,其中便有详情记叙。
现在想来,在那位启蒙老师面前,我怎么就那样胆怯,既不敢请她指出我写的“国”字究竟错在哪里,也不敢请她示范一下究竟要怎么写。而只知道含着泪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写了擦,擦了写。就这样一错再错,错到老师仿佛怒火中烧,她将我的生字本往讲桌上往地下扔。我呢,始终迷糊,总是将国字大口框里面的那个“玉”字上端写出头,即中间那一竖几乎触顶。你看老师怎么不发火。
后来,还是大我三岁半的邻居姐姐,即我的同桌给示范了一下,我看着她一笔一画地写了个上宽下窄四周圆润的“国”字。而且,她边写边告诉我是中间哪一竖不应该出头。这下,我豁然开朗,立即一口气写完余下八个“国”字,那时我们用的田字格一行九字。
后来,这个刻骨铭心的经历一直启示我,作为老师当你埋怨指责学生的错误时,一定要告诉ta错在哪儿,该怎么做才对。这也是往后,我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数十年秉承的基本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