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视剧婚姻育儿
《如懿传》 大结局了,对婚姻的恐惧又加深了

《如懿传》 大结局了,对婚姻的恐惧又加深了

作者: 方雁橙 | 来源:发表于2018-10-16 10:56 被阅读20次

    这一路走来,《如懿传》的命运有点像乾隆的皇子,自有喜讯后就有一波人在期盼,生产日却一推再推,好不容易生下来了,却不是期待中那般白白胖胖。

    虽然开播不利,不过《如懿传》在8集过后渐入佳境,在18集过后,剧情发展进入高潮。

    随着前期的铺垫一一展开,阿箬叛变,如懿被打进冷宫,后宫所有妃嫔的性格也都逐渐凸显出来,一副后宫女人的命运图卷徐徐展开。再加上周迅和霍建华无须扮嫩,整部剧观感升级,即便不是逆风翻盘,渐入佳境还是有的。

    反向思维的表演

    就在《如懿传》渐入佳境的同时,观众把注意力从初期对“周迅的造型”、“周迅的声音”“周迅的容颜“的评判中回归到了如懿身上。

    前期是遗憾“曾经沧海难为水”,观众心头的白月光已经远去,如今如懿后周迅的扮相演技并不违和,观众仍旧不喜欢如懿。

    如果单论演技,周迅完全能hold住如懿这个角色。 只不过,周迅没有用惯常的思维去呈现如懿。

    制片人黄澜也曾在采访中说周迅在塑造如懿时用的是反向思维的表演,在重大的打击面前,人的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一种麻木和克制。

    导演汪俊也说周迅是用反套路的方式演戏,她的情绪是跟着真实的反应去呈现的。他形容这种方法是“把每一句台词完全吃到肚子里去再吐出来,就变成自己的话。”

    所以在剧中几乎很难见到如懿歇斯底里的大哭,更不会把所有的辛酸苦楚写在脸上。隐忍、克制的表演可能会让观众觉得压抑,但极具感染力。

    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如懿出冷宫后的那场戏。夕阳余晖下,如懿斜倚在门框,独自一人默默流泪,凄凉的气氛渲染及情绪处理都刚刚好。受过委屈后的心酸,劫后余生再回头看的复杂情绪全都是满的。

    还有被从小一起长大的陪嫁侍女阿箬背叛,如懿开始没有任何反应,整个人完全是懵圈的,眼里全是不解,从疑惑、震惊、到心如死灰,连争辩都没力气,只能任其处置。人在极度愤怒悲伤的时候,反而不是雷霆大怒,这一段的处理很高级。

    只不过这种反向思维的表演并不讨观众喜欢。尤其是《如懿传》兜兜转转最终在网络平台播出,以追求爽剧爽感,很难沉住气去细思如懿每个眼神,每个动作背后的深意,等不了这一集的火要攒到下一集才发泄。

    如懿作为带动整部剧节奏和调性的主角,隐忍、克制,无欲无求的人设,不作为的性格,让观众体会不到爽感,网络受众更愿意看到像魏璎珞一般绝地反击的主角,最好是在阿箬背叛后,如懿当场就来一波大招。

    若要说表演风格,周迅早前作品也用反向思维的表演,《红高粱》里的九儿,也同样是用润物细无声的风格,黄澜说她当时看《红高粱》的时候,周迅在处理一场她父亲去世的戏时,她第一眼看到不是扑到父亲身上去哭,而是躲避,“她不敢看这个是非常符合真实人性的。

    当时观众并没有觉得九儿不讨喜,一方面作为台播剧,《红高粱》的受众年龄普遍比《如懿传》成熟,另外爱情上九儿敢爱敢恨,会为自己争取,关键时刻又为保卫国家牺牲自己,她是观众眼里传统意义上的胜利者。

    奢求帝王专情

    所以换个人演如懿,观众依旧不会喜欢,除了不去细究周迅反向思维的表演,更重要的是源于如懿本身就很丧的性格,或者说这种丧更多是一种无欲无求。她的注意力自始至终都不在宫斗,不在乌拉那拉氏的荣耀,更不在苦心孤诣为子嗣谋划。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如懿想要的自始至终都不过是皇帝的真心,但就像甄嬛的告诫,这世上最不可信的,也是最难揣测的,便是帝王心。

    嫁入宝亲王府,从侧福晋一路走到皇贵妃,如懿都是被迫接受,从不是主动争取。如懿从不在意中宫之位,皇帝再三劝说,为了能和皇帝生同袍,死同穴,她做了皇后。

    观众不喜欢如懿,更多的是不喜欢如懿的爱情观,这是造成她悲剧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作为皇帝的女人,她的“一生一次心意动”显然是镜中花,水中月。

    乾隆和如懿的爱情观一开始就不一致,朗世宁告诉如懿,西方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如果夫妻双方感情破裂,女性也可以离开。如懿将其告诉乾隆,乾隆却不以为然,甚至呵斥了如懿,在他看来女子就应该三从四德。

    “那时候的乾隆,已经初具帝王气质,作为封建权利的顶端,他注定成为伦理纲常的最大拥护者。”想要在他身上找到平等自由的爱,注定是悲剧。

    事实上,流潋紫笔下的乾隆最爱的一直都是他自己,如懿如此,卫嬿婉也不能幸免。

    皇帝爱卫嬿婉,更像是爱自己创作的作品。卫嬿婉从无权无势的宫女,不识甜白瓷,不懂燕窝做法,一步步成为后宫妃嫔之首,甚至能为皇帝分忧解难,在皇帝看来更像是他培养、调教的结果。

    现在的观众向往势均力敌的爱情,主张拿得起放得下。诸如袁泉、俞飞鸿这类活得洒脱,不为感情牵绊的女性备受推崇。相比之下,深情错付的如懿,就会有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

    不管是上一届的宫斗冠军甄嬛,还是《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都明白帝王无情的道理,在受宠的时候懂得为自己铺路,魏璎珞欲拒欢迎,让皇帝摸不清她的真心。甄嬛一早就明白帝王无情的道理,从不奢求能专情于自己,懂得与其让皇帝保护自己,不如自己手握权力。

    只有如懿奢求帝王真心,看似具有反叛精神,其实在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面前,就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没有主角光环的如懿

    其实在娴妃这个角色性格塑造上,无论是《延禧攻略》还是《如懿传》基本是一致的,《延禧攻略》里娴妃也同样处变不惊,佘诗曼的表演也不属于大喜大悲的风格,都是情绪内隐型。

    但作为配角来说,并不会影响到整部剧的风格调性,再加上《延禧攻略》里娴妃本就是反派,关于她的结局即便可惜,也会觉得是罪有应得。

    毕竟邪不压正,因果报应,主角会迎来最终的胜利,是现代影视剧推崇的主流价值观,也是被绝大多数作品奉为金科玉律的准则。

    但这一点在《如懿传》里看不到,或者说在如懿身上失效了,观众觉得她是个失败者,从侧福晋一路走到皇后的位置,不仅让如懿相信,连旁观者都觉得皇帝对她到底是有几分真心的。但皇后是如懿一生的巅峰时期,也是悲剧酝酿到极致的时期。

    如懿终究还是被乾隆负了,如懿“一生一次心意动”的愿望在最后显得极其讽刺,也让观众觉得很悲凉。

    《如懿传》是在质疑成功学,借由帝后婚姻的失败来反思婚姻本身。

    导演汪俊也曾说过,如懿在死之前拒绝一切跟皇帝有关的东西,作为一个自由的灵魂,她要的是心灵的解脱,她用死来成全自己。既然制度无法撼动,帝心无法猜测,如懿宁愿舍弃一切。

    从这个角度解读如懿并不算是失败者,至少她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但想突破长久以来影视剧中主角形象的惯常思维,让观众接受如懿这样的“失败者”,并上升到反思层面,其实对观众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对观众来说,不喜欢如懿,其实也是不喜欢如懿真情错付却没有及时醒悟,不喜欢如懿的不作为,更不愿面对如懿打破一般主角既定模式的悲凉结局。生活本就沉重,大家更喜欢把一路开挂的主角作为意淫对象,看他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而如懿打破了这个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懿传》 大结局了,对婚姻的恐惧又加深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gc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