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大结局了。它披着宫斗的外衣,讲述了一对有情人由甜蜜到陌路的历程。它看的人不爽,但胜在真实。
讲真,婚姻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圆满,即使别人眼中的皆大欢喜,背后往往都有让当事人黯然的不如意。
富察皇后出身世族,端庄贤淑,儿女双全、夫君敬重,却为缺失枕边人的爱意而心生不安,虽顾忌名声不愿主动害人,却被人设计陷入旋涡难以自拔。
如懿聪慧率真颇得真心眷顾,一人之外却都是虎视眈眈,--太后不爱,上至皇后下至嫔妃忌惮,原本彼此珍重扶持的爱情终被外界消磨殆尽,为爱忍辱负重而爱不得。
即使贵为嫡公主的景瑟,为了皇上的江山安稳,也躲不掉远嫁和亲的命运,生子难产不能再育后与夫君失和……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但再多的不如意,生活总要继续。多数人的选择也正是“走下去”。然而如懿终究不是多数人,她坚持自己的底线,苦撑到触底,便不便忍了,弃场不玩了。
对这点,网上压倒性的一片颂扬,赞其坚持赤子之心难得可贵。我猜这和周公子无敌的演技有关,那样一个玲珑巧慧的女子,真心不容玷污质疑!
但事实上,如果把她换为生活中携子跳楼的母亲,也并无违和感。就她所处的年代,断发绝情,看似不涉及子女,因皇室身份,衍生的危害只会比携子跳楼还要大!如此一想,可能我们更多的是惋惜同情而非颂扬了。
哲学上自我、本我的讨论是永恒的命题,两者的关系探讨不断在各种文学和生活中显现。自我是纯粹的自我视角,本我则是错综复杂的关系视角。人作为关系的产物,多数时候都要为关系而活,为关系所缚。为此,主张放飞自我的《月亮与六便士》的流行,让为他人而活的大多数人们找到了宣泄的出口,看到了另一种活法,而心生向往。
但过犹不及,我始终不认为,过于自我的活法值得推崇,至多理解包容罢了。当然,有时越是不为主流所容的生活方式,反而越有致命诱惑力。
所以影视剧里的英雄多是不守规则的好汉。
比如《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和刘正风。
令狐冲孤家寡人一个,怎么任性也没关系,且看刘正风。
他厌倦江湖意欲金盆洗手,告别仪式上遇阻,眼看自己的孩子一个一个倒在面前,依然心志不移。远离江湖纷扰,是值得尊重的想法,但若以牺牲家人为代价,----家人又何辜之有呢?
既然选择了结婚生子的俗世模式,就知此生不能单为自己而活。自由理想诚可贵,家人生命也非轻贱草芥,以家人性命铺就的自由之路,可安心坦然?可见,活出自我是有前提的,不伤及无辜是基本,否则便是不负责任。单身汉倒是潇洒,任行于天地间,不惧放浪形骸,然而华山上的令狐冲是宁愿有温暖的牵绊的。
《四世同堂》里的祁瑞宣才是我们的大多数,可敬的大多数。
日本人铁蹄踏入北平,三弟一腔热血远走抗日,他留守家中照顾一家生计。每每看到邻居们的悲惨遭遇,恨不能扛枪上战场杀鬼子。但他走不了,上有80多的爷爷,60多的爸妈,下有俩娃。
很多人骂他窝囊。却不知这种“窝囊”和战场上的厮杀一样伟大。他先是不为日本人做事。后来秘密帮助加入抗日组织的钱伯伯印刷传单,参与剧院爆炸的策划活动,帮助有心抗日的邻居并接济其家人……默默无闻的战士,看起来不那么热血,却对周围人有最大程度的善意和保全,谁能说不英雄呢?
具体到婚姻生活,虽佩服别人断舍离的勇气,但抛开家暴、出轨等极端情况,还是很反对一言不合就离婚的女权姿态。
欣赏安妮斯顿分手时说的那段话:“每段关系都有漩涡和波浪,有时很艰难,有时很宁静,有时充满乐趣。最艰难的时刻往往是你想追求一种完美的境界,但那是可笑而不现实的。婚姻最神奇之处在于,在经过了那么多漩涡和波浪后,站在你身边的还是同一个人,你仍然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爱着对方。每次争执,总能让你们重新相遇,重新相知,重新相爱, 在婚姻中,你们再展开一段新的婚姻,如此永远延续,没有终点。这就是我喜欢婚姻的原因,也是我希望从婚姻中得到的。……”
每每读来,总觉得沉静和感动。
即便有艰难时刻,仍心怀真挚,向光而行,方可体会柳暗花明的妙不可言。
所以,《如懿传》看的我捉急。
她前期顾念家族荣誉和姑母嘱托,反而能化太后的阻力为助力,能靠自己走出冷宫。
后与情郎两心相契,只顾追求境界高远,深宫生活开始举步维艰。不仅自己历经磨难,还失去了两个孩子,贴心侍女留下腿疾,到头来,唯一所求的情深义合也不可得。
她为追求自我,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她说姑母,“深陷后位、家族的执念不得解脱”,立志走自己的路,可是,“情意相通”何尝不是她的执念?不顾那么多关心牵挂她的人一心放飞自我,比姑母、富察皇后为了后位家族的委曲求全,就一定值得鼓励吗?
有个网剧叫《太子妃升职记》。张天爱扮演的皇后张芃芃,与皇上误解尽消后成为其真爱。但因为她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平等意识较强,皇上为表诚意便褪去了龙袍,以平凡男子身份与其田园间山花烂漫,熟料,潜伏的反动势力万箭齐发,瞬间芃芃永失我爱。
虽是闹剧,却揭示了一个真理,任何脱离现实土壤的爱情,纯洁倒纯洁了,也更脆弱了。
说起来似乎庸俗,但不可否认,真正圆满的爱情很少凭空而立。物质水平是现实条件,志趣相投是现实条件,观念契合是现实条件,甚至权力地位,有时也是。
话说大贤们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世,爱情也是一样,一尘不染不是真正的完美。俗世烟火考验了的,才是真金。
如懿乾隆有过爱情最美的样子,他们容貌出身相当、情趣相投、心意相通,却没能继续下去,问题出在哪里?
讨论这个问题,先要解决一个前提,他的少年郎是渣渣龙吗?如果是渣男,也就没啥惋惜的,更不该自戕,因为不值得。
但他不是。
网友们心疼如懿,看到她被怀疑、不被保护就不觉有了情感倾向,但站在局外人的视角,乾隆并非罪不可恕。
我倒认为整个过程的主因,是坏人手段高明、隐蔽,做事无底线,证据、证人无懈可击,环环相扣,循环反复,不由得人不信,不由得人不疑,不得不处理。
换你是乾隆,会比他更英明吗?
乾隆的被动不信任阶段。
经历了信任的高贵妃、富察皇后表里不一的狠毒、自己的养母太后和自己争权、亲生儿子马场设计救驾等事件后,他渐渐不信任何人。我觉得情有可原。假做真时真亦假,这种情况下指望身为君王的他对某个人仍一片赤城,毫无保留,---对方也总得拿出点信服的东西来吧。
他也有质疑,但对方以超出寻常逻辑的无底线行事,比如令妃不惜牺牲母亲保全自己---质疑的对象就转向受害者了。凌云彻事件也是,如懿被亲生儿子补刀,试想,换做任何人,除了永基被下药的真相,怎么可能指望单凭情意就疑云消散?还有被她不屑一顾的“天象之说”,“天象之说”历来被帝王重视。
与其耿耿于怀乾隆信天象不信她,为何不想方设法查明真相,以事实去说服,而不是拿情分信任说话?
而大部分的如懿,除了怪对方不信任,一味消极无为,放任小人横行,毁了自己,毁了信任。
乾隆的主动不信任阶段。
凌云彻事件是个分水岭,乾隆开始主动不信任,还做出了让成了太监的凌云彻伺候的龌龊事来,如懿的心底估计是十万个鄙视,-----爱不爱的再说,乾隆的人格自此大大失分了。
主动不信任之后是主动胡闹。
寒香见事件,是帝后离心的关键转折。证据是,高贵妃和舒妃的药都是不孕药,她很早就知道这些秘密,但基本没有影响她对乾隆的感情。从这点看,她的爱情也是盲目的。只要情郎有意,一些“不得已而为之”她可以理解包容。
但寒香见来了,乾隆双眼通红的抓住她的手,表白“朕从来不曾如此动情”巴拉巴拉。关键的话一句就够,如懿惊诧,“那我们算什么?”乾隆意识失言,纠正说,“我们是少年情意,和她是中年生情”。然而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如懿之前虽然不爽,也还能忍,如今言之凿凿打脸,推翻她赖以为生的爱情信仰,她没法淡定了。
于是,她开启针锋相对死扛到底模式。
她的倔强在乾隆喝鹿血酒时已经展示了一回。虽是好心,但大庭广众之下,强硬要求皇帝喝醒酒汤,我的第一反应是,换了任何一个普通男子,也会觉得没面子而生硬对抗的吧?可有更好的办法吗?好在如懿晕倒,发现有孕,两人和好如初。
凌云彻事件后,就只有对抗没有缓和了。
一天她送永基上学,遇到乾隆,他主动叫住,停下和她说话。她一开口就拒人于千里之外,“皇上是说臣妾教导不好?”原本无话找话有意缓和关系的乾隆被将了一军,立马拿出君王威严回击,“既然如此,永基就交由愉妃抚养!”
水玲珑事件看的人惊心动魄,好多人大赞,“皇后霸气”,哎呀妈,都是些什么人,明明那是如懿智商最不在线的时刻好吗?典型的单纯泄气但不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加深矛盾啊!
歌姬们被带走了,乾隆明显不悦,让她先走。结果如懿不依不饶,竟然也如我辈凡夫俗子吵架一般,把陈芝麻烂谷子都搬出来了,高贵妃、舒妃的不孕,对富察皇后的假装深情……骂他“刻薄寡性自私无情”等等。有一刻我觉得如懿活该,普通夫妻吵架像她这样搞人身攻击,鱼死网破的架势,结局也很难好了。
但显然乾隆对他仍是有爱的。他和太后谈话时,一改往日叫甄嬛“额娘”而非“皇额娘”,脆弱无助的像个孩子,也只有被深爱的人伤害才会如此落魄吧。他流露废后的想法,口口声声的 “皇后失德,皇后巴拉巴拉”,显然,他并不真心如此,潜意识里期望她的示弱、妥协,这一刻,他更像和妻子大吵一架的普通男子,而非无情君王,否则哪用这么絮絮叨叨,一道圣旨即可。
可惜如懿只看到他松了手,便死了心。
她没看到,乾隆所“宠”的魏嬿婉不过是她的替代品。
乾隆虽然风流多情,但审美基本在线,当初魏嬿婉年轻时,封了答应好久没下文,嫌她粗鄙庸俗。后来,一方面是她不择手段,善于把握心理和伪装,一方面是如懿厌烦她。情人吵架的原则就是,你所讨厌的偏喜欢好好气你。所以,乾隆给魏嬿婉加封、赏赐,闹得越僵,给的越猛。
但从他心里,如懿的地位一直无人取代。
魏嬿婉生子好久没名字,晋封典礼说取消就取消……都是乾隆对他轻视的表现。她不配,即使没有,她也不会怎样?对婢女出身的她,这已是天恩浩荡,还要什么自行车?魏嬿婉因此得了个亲切接地气的外号~“专业捡漏”。这不,如懿断发后,紧接着就是令贵妃成了令皇贵妃。
如懿太骄傲了。
有时觉得她也是更爱自己,更爱自己的爱情理想,而非具体真实的爱情对象乾隆。他们和普通情人一样吵架冷战,然而情人间,双方都需要的反思、沟通意愿和妥协包容,乾隆身上还能看到,如懿身上反而看不到的。
乾隆犯错,然后也烦死道歉。如懿是不犯错,一旦忍无可忍,就彻底决裂。
如此说来,如懿自己,何尝不是杀死自己爱情的帮凶?
我甚至想,世道变坏是从好人不好好说话开始。
如果她愿意更有策略的说话,和少年郎及时沟通,消除误解,甚至借助他的力量查明真相,哪有魏嬿婉兴风作浪的机会?哪还会有帝后离心,哪还会有兰因絮果?
大结局中一切真相大白。他放下皇帝的架子主动登门道歉,她释然了恩怨情仇原谅了所有人。若干年后,绿梅树旁,青樱弘历的青丝白发一起置于匣内。
再聚首,想必他们都学会了如何更好的守护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