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范雎干倒秦国丞相魏冉
话说秦昭王与范雎俩人相谈甚欢,皆大欢喜。秦昭王开始重用没有根基的范雎,给予国家管理的实权,以此来打压传统实权派贵族阶层,分化他们的权力,解决了秦国内部的问题。
公元前265年,在秦昭王实行分权改革期间,秦国最长寿的老太后宣太后(芈月)去世。
同年九月,老太后的弟弟魏冉被解除了所有职务,返回了封地陶邑养老。同时把高陵君以及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国都咸阳,远离了政治中心。
劳苦功高的魏冉,为秦国霸业奉献了一生,虽后来权倾朝野,把持朝纲,但是秦昭王对其可谓是仁至义尽,让其在最富庶的地方养老,得以善终。可谓人生赢家了。
范雎干倒魏冉后,上任秦国丞相,开始逐步实施其“远交近攻”的战略规划。
秦国的眼光再次瞄准了东出中原的咽喉——韩与魏。
三晋危矣!
02 赵国吞了韩国的上党郡,长平之战的导火索被点燃了
韩、魏发现以前向秦国表白靠拢的意思已经不管用了,面对强大的秦军攻击只好硬抗。
公元前268年,秦攻魏,占领怀邑。
公元前266年,秦攻魏,占领邢丘。
公元前264年,秦攻韩,白起拿下韩国重镇南阳地区(河南修武地区),率领大军挺进太行山脚下,封锁了太行山道。
公元前262年,秦攻韩,白起再次拿下韩国重镇野王(河南沁阳地区),彻底将韩国南北分割,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
秦军一路高歌猛进,继续北上,准备吃掉已经孤立无援的山西高原西南角的上党高地。
然而,上党郡守冯亭明知得不到本国救援的情况下,死也不肯把上党郡让给秦国,而是把它献给了赵国,让赵国朝野上下对于接受还是不接受的讨论争论不休,很是沸腾了一阵。
最终,赵国孝成王在平原君赵胜的劝说下,接受了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
这件事引起了秦国极大的不满,磨刀霍霍,决定向赵国开战,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就此被点燃。
开战前,得先把韩国收拾收拾,杀鸡(韩)给猴(赵)看。
公元前261年,秦国派兵攻占了韩国的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
公元前260年初,秦国派出三朝老将王龁派兵攻占了上党。之所以这次出战没有派白起,估计是受到魏冉一派没落的牵连,毕竟白起是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
王龁攻占上党后,上党百姓纷纷向赵国的长平逃亡,得到长平的赵军收容。
03 长平之战爆发,廉颇的“耗”字诀,让赵王上火
公元前260年,秦国王龁率领秦军四十万继续北上,向赵国进攻。赵王出于谨慎与经验的考量,力排众意,没有派出新生代翘楚赵括,而是派出了老成持重的老将廉颇。
廉颇作为一个多年行军生涯的老司机,行军持重,率领四十万赵军在长平坚筑营垒,静待时机与战场情况的变化,不与秦兵正面对战——我就不出战,看耗不死你。
两军胶着在长平,这一耗就是两三年,也分不出个胜负。这可把勇猛善战的秦军给耗苦了,每天四十多万张嘴要吃饭,哪儿耗得起啊?秦国上至君王,下至士兵,个个焦躁万分,却又束手无策。
范雎于是向秦王献出了“离间计”。派心腹之人到赵国重金收买赵王身边人,散布谣言:“秦军其实最怕的是赵奢之子赵括,他年轻有为又精通兵法,他要是为将,秦军恐怕要吃败仗。廉颇又老胆子又小,还屡战屡败,一直都不太敢出战,听说在秦兵的强大攻势下,很快就要投降啦!”
赵国的国力远差于秦国,本就已经耗不起了。更何况赵王还听到关于廉颇的流言,于是将信将疑,派人去催促,但廉颇不听不说,战事依旧没个进展。
焦心也不放心的赵王轻信了谣言,让赵括换下了廉颇。同时赵王做了两手准备,一边换帅一边派人到秦国议和。
秦国将计就计,热情接待赵国使节,并满世界宣传秦、赵已和解,两国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消息,其实目的是为了防止其他国家出兵救赵,以此孤立赵国。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