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1.8,1.9

作者: 5263ecfbdf8d | 来源:发表于2017-11-27 01:14 被阅读0次

    1.8 谬误是错误的觉知,并不基于对象的真实本性。

            在清晨或黄昏天色微明的时刻,你看到一圈围起来的绳子,会误认为是一条蜷缩的一条蛇,在这种情况下,谬误会让我们惧怕这根绳子,从而产生一系列行动——逃跑或者是想办法杀死它。这是印度瑜伽文献里最经典的例子,而在我国,我们大可用“杯弓蛇影”这个典故来表达,似乎更生动一些。

              谬误和正知是智性的一体两面,不存在极端偏向谬误或偏向正知的人。对一个接近灵性智慧的人来说,他更多的是看到了谬误,同时选择正知。而对一个真正进入灵性智慧的瑜伽修行者,他并非舍弃谬误,而是所见唯有正知。

            谬误和正知一样,都是基于直接感知,分歧点发生在推论或证明上。一方面我们的我慢(体验)偶尔会主导菩提(智慧),从智库中取出它想要的知识,于是错误的推论发生了。或者我慢指导菩提取用了不合宜的真理或经典,也是谬误产生的原因。

            谬误的产生源于我慢的五种状态:无知、自我性、贪欲、憎恨和执着(我执)。这些佛教认为的人类具有的烦恼,主导了个人智慧的感受、思考和行动。这一部分我们到2.3节再深入讨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古吠陀的智慧似乎总和蛇有关,即便是到了西方,伊甸园里也要藉由蛇来开启亚当和夏娃的智慧,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意识波动,它是基于正知还是谬误?由你来决定。

           

    1.9幻象是缺乏实相的言语知识。

          幻象和谬误的区别在于它并没有直接的感知或推论。在正知的绳子和谬误的蛇的认知里,至少还有一根绳子的实在。在幻象中,什么东西都没有,但你依然会创造出一些印象。

            比如寓言中感觉自己是长角的野兔,比如白雪公主的美丽和魔镜的神奇,都只是通过臆想或文字在我们的智库中搜取可用的知识拼接成一些画面。它既不是正知,也不是谬误,更多的是一种创造。

            “他的母亲不能生育”,“我是个哑巴,不能和你说话”,“他开车回家半路四个轮胎都破了,把轮胎卸下,送去修车厂修补,却在回家路上开车太快而撞车了。”这些词汇上的欺骗,尽管内容矛盾,却仍然让你的意识产生运转并形成一些画面。一个人听到的,往往与说这话的人的真正意思南辕北辙,这正是幻象的作用,因此,要了解人们可能的混乱用语背后的想法并不是一件易事,即使他表达的足够清楚,我们依然可能得出错误的画面和判断,根本原因是没有正见指导我们,只是道听途说,包括文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说的是说者的幻象,听者关于自我体验的实相,这不算糟糕。最糟糕的是说者和听着同时产生幻象,“人云亦云,不知所而”。比如西方政治中的竞选,都基于语言、文字的双向幻象,演说者认为他的政治设想、远大志向符合某个事实,听众则将它附着到另一个关于自己的事实上(美好的或糟糕的)——其实两者都错了。还有众多的直销、传销,包括各种包裹着慈善和灵性外衣的心理学、成功学,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幻象。

            当然,基于二元论,幻象也有他真有的一面。通过分析、尝试、犯错和分辨,幻象会被带到事实知识的层面,它也能唤醒对真知的渴望,幻象因此而被转变为视见与发现。这需要我们具有智慧和谦卑,放下贪欲、憎恨和我执的烦恼,做到比当事人还理解当事人,并将脑海中创造的画面或推论付诸行动,在尝试和犯错中滤弃谬误,留下正知,幻象一样可以成长为实相。

          从某种角度上讲,我们只是活在自己的感官塑造的主观世界中。真有和幻象之间,需要灵性的洞察力和创造力来平衡。

    ——尼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瑜伽经1.8,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nl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