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第一等事,通过梳理阳明先生年谱了解到,在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前的一个人生历程,让我看到了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并在此之后不管做什么事情,其实一直遵循着内心,一直没有忘记他少年立志的做圣贤人。
1.这让我想到了周恩来从小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最后成为伟大人物的人,从小就显现出了他们的不一般。难怪古话说“三岁看大,7岁看老”,所以对于孩子的培养和熏陶一定要从小抓起。
这里提到了学习一些技艺,就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学习书法,其实正儿八经的练习并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在一旁看爷爷写。从小的时候我就在这样的熏陶下养成了安静的性格,在当时可能并没有说多么的喜欢书法,只是很喜欢那样一种感觉,每天觉得看爷爷写字是一种享受,让我觉得比出去和小伙伴玩还要有意思的多。
立平老师说学习技艺其实并不是说学习它的一些方法,更多的是时时刻刻都在学,并且要在心上学。当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才能和它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形似容易做到但神似难,这确实是需要用心去感悟的。在考虑,如何让自己的两个孩子也能够受到书法的熏陶。
2.阳明先生的年谱,让我们感觉到他从来就没有忘记自己从小的志向。不管这样中间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这些都是人生的财富,都是在为他龙场悟道之前积蓄力量,沉淀自己。
作为一名普通人,可能一生也不会遇到这样大的挫折和困难,但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有一些小波折小选择,其实这也是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在这样的事情当中我们也需要不断的来为自己积淀。
现在想想,从小到大虽说看似一帆风顺,也有一些事情成为自己的一个关键的事件。比如说当时工作学校的被动调换,当时参与伯母葬礼时瞬间的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参加一些网络课程的学习,认识时老师等一些高层次的大咖人物,打开自己视野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格局。
立平老师说“我们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对自己的要求,要永远高于别人对自己的要求”。
3.人生战略四篇章也就是10年规划,特别值得不断的学习和对照。
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可以说是为人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这里感触最深的就是对自己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要对自己有建设,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就深深扎根,努力做好一件事,在一件事情上做到精深。
这对我来说,真的是特别有触动。当我开始准备做儿童阅读的时候,我对于那些课程哪哪都喜欢,哪一个都想做,一会儿是晨诵课,一会儿是绘本课,一会儿又是整本书,一会儿又想去做节气课,结果到现在反倒是发现自己哪哪不精通。想到自己小时候,体育是最弱的一项,但是唯独踢毽子,可以说是所向无敌,直到现在一有参加踢毽子的比赛,只要发现有我的名字,其他人都会说不要去争第一了。
这让我深深的思考,我究竟最喜欢的是哪一个领域呢?最想在哪一个领域深耕呢?这真的是要好好的思考,然后要开始深入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4.什么是无?看得见的是功绩,看不见的是内心,不要去寻求外在的,多向内求。当迷茫的时候,当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要静下来,问问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不要常立志要立长志。要多践行,要多尊重自己的内心,不受外界干扰,不被各种声音迷失自己。
5.起心动念,这是这几天体会的最多的一个词。要让自己时刻保持一颗向善向上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