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啄木鸟老师加了一节课,继续讲小说的元素。
小说元素之七——人物。
当你看完一部小说之后,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当然是人物,故事情节时间一长,可能就忘了,但多年以后,小说中的人物我们还记得很清楚。
比如《红楼梦》,我是上学时看的,故事情节有很多都忘了,但里面的人物却一直没忘,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王夫人,晴雯,袭人,刘姥姥,等等,这一大堆人物可都在脑子里记着呢。
人物是小说元素中非常重要的东西,特别是短篇小说,人物的刻画尤为重要。长篇小说也一样,长篇小说中,要用事件等要素去丰富人物。
通常,短篇小说人物不宜过多,有两三个主要人物即可,人物太多了,容易乱,读者不容易进入。
(我记得以前在老舍先生的《出口成章》中也读到过类似的观点。)
在短篇小说中,除了两三个主要人物,其他一些因为情节需要而出现的人物,可以称之为“工具人”,一笔带过就行了。
比如,在中学时我们都学过的《孔乙己》中,孔乙己、讲故事的店小二和谈论孔乙己的店老板是主要人物。其他像小孩子啦、那些看客啦,都属于工具人。
再比如,《断魂枪》中,有三个主要人物:沙子龙的大徒弟王三胜、孙老者和沙子龙,剩下的人都一带而过了。
在我们自己写短篇小说时,不妨牢记这一点,重点突出两三个主要人物。这样的人物一定是与矛盾冲突密切相关的。
那么,如何刻画好主要人物呢?如何才能让人物活起来?
在刚开始训练阶段,一定要先练习为你的人物写个小传,姓名,性别,年龄,喜好,哪里人,长相,穿着,他有什么口头禅,他有哪些经历等等,越详细越好,你越熟悉越好,把这个人物当做是你自己生出来的,让他逐渐丰满起来。
读小说的时候,也可以就主要人物列人物小传,加以分析,慢慢地,熟悉了这种方法之后,你就知道该怎样刻画人物了。
就这样,一个一个来,给不同的人物写不同的人物小传,不断训练刻画人物的功底,不断拓展人物形象,慢慢地,你的人物就逐渐被建立起来,也逐渐丰满起来了。
体会,以前我可从没写过也没分析过人物小传,都是边写边想人物是啥样的,以后,就从人物小传练起来吧。
小说元素之八——结构(框架)。
读小说时,我们要思考,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他是怎么把故事讲出来的。这就是小说的结构(框架)。
当然,所有的小说从大体上来说,都有开端、发展和结局,但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没有太多借鉴意义。
具体来说,小说的结构有比较集中的几种类型。
①. 线性结构。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小说结构,大约有90%的小说都是线性结构,它是遵循着时间的线性流向而呈现的。
所谓线性结构,就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事件的因果关系来组织的小说的结构。
比如,悬疑小说,基本上都是先发现一个案情,然后去调查,然后再抽丝剥茧去发现真相。这就是一种线性结构。
这是单线结构,比较简单。复杂一些就可以加入复线,采用双线、三线、多线叙述等方法。
复线结构中,又可以分成主副线、交叉式、平行式等叙述方式。
主副线,顾名思义,就是以一条线为主干,穿插一些其他故事线。
交叉式,就是两条以上的故事线交叉着写。比如广西作家东西的小说《回响》(前一阵子,曾播出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好像是小宋佳演的女主),1、3、5等写的是案情,2、4、6等写的是感情,相互交叉。
平行式,比如,第一章,写了男主,同时也写了女主,第二章,同样,写了男主,也写了女主,依此类推,平行式展开故事。
②. 网状结构。
这种小说的结构就像蜘蛛网一样,一圈一圈向外扩散。是以人物的心灵为中心,以人物的意识、心理活动为辐射,构成了这种网状的小说结构。
主要体现在意识流小说里面,它突破了一定限度的时间线。主要突出的是人物的意识、思想、回忆、联想,甚至是想像、直觉、梦境等等。
③. 画面结构。
小说章节是通过一幅画、一幅画、再一幅画连缀起来的,是通过景物、场景为主体的画面的单元组合。
这种方式比较新颖,它不太在乎人物形象,更在乎场景。在写法有点类似电影剧本的感觉,像是运用电影里蒙太奇的手法来展现主题。
比如说,小说的第一章可能是某场战争的场景,第二章可能是某座城市的场景,第三章可能是某个下水道的场景,等等,但是这几个场景之间都没有关联,只是以同样的主题把它们串联起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的新小说,就属于这一类。
米兰·昆德拉的有一部小说,叫《庆祝无意义》,就比较像是这种画面结构。
④. 象征结构。
整个小说是围绕着某种形而上的抽象概念,或者是意识,或者是观点、思想而展开,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等,都属于象征结构。
⑤. 摇摆式结构。
一篇小说的叙述结构上,采用左右摇摆的方式,不断推进,让文章看起来非常活泼,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比如,我们高中所学的《变色龙》就属于摇摆式结构。围绕着“这只狗是谁的,将军的狗——好生对待,酒鬼的狗——快赶出去,贵妇的狗——怎样怎样”,左右摇摆,不断推进。
⑥. 对话式结构。
有些小说没有叙述,完全靠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
举例,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全部都是对话。
⑦. 延迟式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或读者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一切迷局都是作者一点点抛出来的。
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悬疑小说。让结局一步步延迟到最后,让读者的期待一点点往后推。
⑧. 突转式结构。
主要表现在小说的结尾,类似于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处情节突然反转。
⑨. 故事套娃式结构。
就像俄罗斯套娃似的,大的里面套着小的,小的里面还套着更小的,让你永远也不知道最后的故事是什么。
举例,《一千零一夜》,就是故事套娃式的结构。
体会,小说的结构类型可真不少,有很多我都见所未见,甚至闻所未闻,就像画面结构的,我感觉就没见过,不太好理解。
现阶段,我还是先学线性结构吧,毕竟那才是主流。光走道儿还磕磕绊绊呢,哪还顾得上左顾右盼。
小说元素之九——题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题材领域,作家写小说时,通常选取的都是自己所熟悉的题材。
比如,沈从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题材领域,我们也不要担心自己没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写起。
像徐则臣,他选取的题材大多来自他的家乡,海陵,大运河之类的。
我们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题材范围,深挖下去。
体会,要说自己身边熟悉的题材,似乎有不少,关键是怎么深挖下去。如今,我好像把眼睛都给了手机和电脑,对身边的人和事常常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别提什么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了。
小说的元素之十——叙述,或讲述。
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1、视角:
全知视角,也叫上帝视角。
固定的第三人称视角。
旁观者视角。
2、节奏:娓娓道来,慢一点,但决不是拖沓,和开头的提速不冲突。
小说的元素之十一——主题,也就是意蕴。
这是最难的部分。
要写出独特的意蕴,深刻的主题来非常难。
小说的主题大体上离不开爱恨情仇,成长,人性,尊严,苦难,权力等等这些东西。
就拿苦难来说吧,余华的《活着》,主题是苦难,是生离死别的苦难。
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主题也是苦难,但和《活着》又有所不同,不是生离死别,而是生活的困苦,未来不确定的苦难。
我们写作时,要多读,多分析、思考主题,从而丰富自己的主题,特别要关注小人物,从自己熟悉的题材中去提炼,从小处入手,不一定非要写出多么宏大的主题。
像马伯庸写《长安的荔枝》时,就是从小人物入手,一个小人物的行为改变了历史。
小说的元素之十二——语言。
有些小伙伴语言功底相对较差,怎么办?就要多读,多练,培养自己的语感,学习自己喜欢的作家的语言风格,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举例,莫言的爆炸式风格,句子比较繁复;
而汪曾祺的语言,比较简短,文雅。
村上春树的语言风格与大部分日本作家的风格不同。他在《我是职业小说家》中讲到,他的语言风格是日语的书面语+翻译风,笔调轻盈、清新,自成一格。
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我个人比较喜欢,幽默风趣,又非常生活化,接地气,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至此,啄木鸟老师把小说的12个元素全部讲完了。现将三篇笔记合体,交作业去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