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教育
(孩子幸福人生的蓝本)
1.积极心理学研究问题的三大分类
第一: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愉快、感恩、成就、爱、、幸福等
第二: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天赋、个性力量、兴趣、价值、自我实现等
第三:积极的环境机构,包括家庭、学校、社区、整个社会等。
2.积极心理学具有的特点
1)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学科不是“心灵鸡汤”
2)积极心理学有证据、有逻辑、有调查。
3)积极心理学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学问。
3.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无用的”,“有用的”就不是科学,而是科技。 摘自《什么是科学》吴国盛
所谓科学,其实就是人们对世界万物进行理性度量的一种可靠方式。
度量什么?度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用什么度量?实证与实验
科学的历程就是在不断”证实“与”证伪“中发现事情本质的过程。
4.回归至善至理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我们老祖宗早已智慧地揭示了人类的积极天性与道法自然、内圣外王与授业解惑之间的辩证关系。
《大学》也明确指出,学习之道在于懂得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不断的求知求证,从而通达心灵的道理。
5.父母之道:赋予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
父母学习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1)父母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父母的行为状态就是孩子成长环境中最关键的因素)
2)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父母关注
3)家庭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6..积极教育是顺应天性的教育
1)不只是为了学习,更是为了幸福
2)积极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密码
3)积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积极教育的本质就是依据人类的积极天性与生命的规律,顺应并发挥人类那些卓越的积极天性,让教育成为真正启迪人内在的觉醒,点燃生命意义感的灯塔。积极教育的目标是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那些积极情绪唤醒,使之发芽,茁壮成长起来。这包括充分调动我们的积极情绪、全情投入到所从事的事情中,物我两忘、勇敢坚韧地不断探索生命与世界的意义,积极的获得那些或大或小的成就,以及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7.家庭游戏创设:记录三件好事(放到生活中践行)
句式叙述:好事情+我的感觉+感谢
(如:今天去郊游,山上的野花开的真漂亮,让我心情很愉悦,让我心情很愉悦,感谢美丽的春天;今天下午吃到妈妈烤的蛋糕,很香,让我心意满足,感谢妈妈!)
第二章:情绪力 (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1.什么是情绪
情绪由内在,外在刺激引发的生理反应、主观感受、认知评价和行为反应四种成分交互而成
情绪的生理基础
情绪要有主观感受
情绪需要认可评价
情绪要有外在的行为反应
2.情绪背后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潜意识为减轻、回避和克服本我和自我的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心情,而采取的一种以保护自己为目的的防御手段。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类心理现象中,一种客观的存在,是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征的典型体现。
3.如何构建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良好的社会支持状态可以助益我们的身心健康。
4.心理防御机制的三种情况
一: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压抑、否定、幻想、行为倒退、发泄)
二:中性的防御机制(转移、抑制、反向行为表达、投射、合理化)
抑制同压抑的区别:
抑制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的负面情绪,是一种体验的自然型记忆丧失,它在很大程度上具备生物自然性。
压抑:更倾向于主观的可控情绪反应,是经过一定的认知加工与情绪处理后的结果。
三: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分离、补偿、升华、幽默、利他的公益行为)
孩子们最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否定、行为倒退和投射。
3.积极情绪的力量
4.用“五施”激发积极情绪
言施
言施就是要学会表达、沟通和交流。语言是人类文化知识的载体,人的语言和知识信息从来不是印在大脑前额叶的符号,而是作为神经化学的联系流淌在我们全身。 (成人只有通过孩子外在的一些语言和行为了解孩子表现背后的感受和需求,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们,以孩子期待的语言与之沟通,孩子才会敞开心扉。)
身施
身施主要是通过触摸、接触自己的身体产生幸福感。
眼施
眼施是指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关注生活中的变化,看到美好的事情。
颜施
科学家发现,人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大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艇10分钟的运动效果。
心施
用心感受(觉悟)
以上️“五施”的原则就是在提醒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认真找一找,看一看那些被我们忽视的事物、美好的细节。
5.消极情绪也是孩子的朋友
情绪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适应机制,可以保证人类生存。
正确处理孩子的消极情绪
1)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情绪
2)教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
6.管理消极情绪的“五步走”法则
1)注意自己的心跳
2)认知觉察,采用自言自语的对话系统。
3)全然接纳自己和孩子的情绪
南非“人权斗士”、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曼德拉因反对白人种族主义而被监禁了20多年。他后来说:“当我走出监狱,迈向通往自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的意识到,如果不能吧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还生活在监狱中。”
4)反驳不合理认知
ABC理论 绝对化要求和灾难性思维
5)选择积极的行动
当父母以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的态度对待孩子时,亲子关系就会更加密切,而孩子也会从父母的言行中学到更多科学地处理问题和管理情绪的方法,并逐渐为己所用。
7.构建积极的社会情绪
个体情绪通过心理感受构成“社会存在感” (生存、生活、生命)
存在感要通过一个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等源于内在对存在意义与价值的渴望而丰富起来。
8.幸福2·0理论
PERMA P (积极情绪). E (投入) R (人际) M (意义) A(成就)
9.家庭游戏创设:你来比画我来猜
比划情绪,大人和孩子轮流来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