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伯乐推荐语哲思想法
推荐语29|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和 推荐语30|『云 . 游』云

推荐语29|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和 推荐语30|『云 . 游』云

作者: 阿斌bin | 来源:发表于2021-03-05 00:04 被阅读0次

    今日推荐

    1. 推荐语29|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文章作者】明明如月2

    【文章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ed9c4d6b178

    2. 推荐语30|『云 . 游』云冈,大唐雄健的密码

    【文章作者】云行笔记

    【文章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6f39f4cb1ccd

    【推荐人】散文领域社区伯乐  阿斌bin


    1.推荐语29|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一篇追思抒情散文,感叹生命的脆弱。

    作者明明如月2身边熟悉的孩子,轻易地放弃了生命,让她心痛,她用真挚的语言,写下这篇散文,记述生命的可贵与无常。

    作者开篇用了三个排比式设问句,可否丈量到高空精准的高度?是否监测到至亲怜爱的深度?确乎勘测到生命终结的韧度。作者用问句中的“高度”、“深度”和“韧度”引起读者注意和引发读者思考,从而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个“纵身一跃”的是什么人?

    紧接着,作者给出了答案,“你是别人家的孩子,在班上很是优秀,就是有点忧郁。”

    作者感叹:“生活多么的美好!你的人生也才刚刚冒个头,缘何一定要用这种方式,向这个世界残忍地告别?”

    于是进一步说:“ 豆蔻年华,不忧不惧,勇敢面对,未来可期。然而你,最是不堪,放弃了绽放的机会,生命中究竟怎样才能承受之轻呢?难道,我们的痛苦不是源自我们对生命坐标的错误把握吗?”对这种对生命的放弃与不尊重进行了批评。

    作者回忆了与死者的交往,记得与他所有的信息,担心孩子可能会早恋,所以让自家孩子提防着。

    作者又自愧在他最后的那一刻,“多想你在最后一刻,腾势起跳时打个电话过来,……孩子,阿姨愿意渡你一劫。我虽与你素未谋面,却愿你安好!”

    孩子啊,你怎么就这么糊涂啊,这让你的父母多么难过。

    最后作者说:“热爱生命不只是在一念间拥有昂扬的心态和美好情怀,而是时时都要有顽强的心志,这才是热爱生命的内驱。有了生命的源动力,自会不管油盐酱醋茶的琐碎和平淡,也不论风雨泥泞的坎坷,我们都能坦然应对,云销雨霁,否极泰来!”

    读了这篇文章,心情非常沉重。希望尊重生命不是一句空话。

    感谢作者明明如月2的分享。


    2.  推荐语30|『云 . 游』云冈,大唐雄健的密码

    【文章作者】云行笔记

    【文章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6f39f4cb1ccd

    【推荐人】散文领域社区伯乐  阿斌bin


    喜欢读云行笔记的游记散文,他的散文中有厚重的历史和人文精神。记得我做散文领域社区伯乐(试行)推荐的第一篇散文就是云行笔记的,时隔一个月,又以他的这篇散文告罄。

    读云行笔记的游记散文,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一目十行,必须正襟危坐,以研究者的姿态细细品读。因为作者提到的历史对于我而言,都是给予我的养分,不由得心生敬意。

    云行笔记在这篇游记的开篇,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同在中国文明史中的地位”?

    作者简述了三千年前代国归入雁门郡的历史,那时它还是中华文化圈中的边塞小城。直到北魏王朝建立后,这个边塞落寞的小城,突然成为了北方中国的文化中心,并开凿建造了举世瞩目的云岗石窟。

    作者在这里深入思考了一个问题:“不厘清‘文化’这个概念,我们又该怎样理解,云冈石窟所绽放出来的文化光芒呢?”

    云冈石窟洞窟众多,作者挑了几个洞窟来讲述他的参观感受。他先介绍了9-13窟的“五彩洞”,他说“其中的第9和第10窟前,各有两根通顶的高大立柱非常独特,如果加上两窟之间的薄壁,那就是并排立起的五根柱子,这样的建筑立面,让人觉得似曾相识”。这不正是现代建筑里常见的罗马柱吗?但你要知道,这个石窟可是开凿于1600年前,地处在偏僻的大同云冈。

    其后他又介绍了云冈石窟第5窟和第6窟,第5窟中有云冈石窟最高大的佛像,第6窟被誉为“世界雕刻艺术史上的奇迹”。但作者的笔墨在这里没有纠结于石窟及石窟的造像细节的赏析,他更深远地思考了,石窟和佛像的由来。他说石窟起源于古印度,石窟建筑严重地受到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化的影响,这也云冈石窟的建筑中能见到希腊柱或罗马柱的原因。而佛像起源于中亚,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融汇希腊化风格的健陀罗造像艺术。

    “你看那是来自希腊式的廊柱,来自健陀罗的造像艺术,来自古印度的教意和传说,甚至佛像头顶的火焰纹,也可能是来自中亚的拜火教。

    石窟艺术只是一种文化外向的体现,而古印度的佛教,希腊化的石窟建筑形式、中亚健陀罗的雕塑风格为何会深入到,偏远的大同呢?

    作者为读者揭晓了谜底,“由于两汉时期,打通了中原连接中亚的丝绸之路,佛教、石窟建筑以及佛教造像,一波接一波地,源源不断地从西域涌向中国(新疆和河西走廊)”。而北魏王朝又通过战争手段,把这样的文化劫掠也好,迁移也好,搬到了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大同。

    “那是带有浓烈古希腊风格、古印度风格、古波斯以及西域所含古中亚风格造就出的艺术形式,并在中原汉地艺术风格润物无声又势不可挡的冲击下,再造出的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又不相互违和的,古老的,也是全新的艺术集萃。”由西域和汉地的一代代工匠们,薪火相传,最终在孝文帝在位期间烧出了盛世华彩。

    随着文化的融合拓展,北魏王朝又将平城的文化传递到洛阳,大同云冈石窟的辉煌,也延续到了洛阳龙门石窟。

    作者在这里引述的季羡林先生在谈敦煌时曾说的话,“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在没有第二个”。

    作者更认为“敦煌的辉煌,显然还要更晚些,在公元五世纪,这些文化的交汇曾走得更远”。作者说公元五世纪由于北魏鲜卑人的学习和改变,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世纪之一。他观察到文明融合的脉络,是在“蛰伏……开化……冰释……启蒙……构思……孕育……积攒”中波动前行的。

    云冈石窟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北魏不单在学习中原文化,尊孔圣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为师,它同时也在弘扬佛教,尊古印度文化为师;广开石像,尊古希腊文化为师;贸易中亚,尊古波斯文化为师。

    最后作者总结说:“孝文帝在推行汉化政策时,或许是对汉地统治上的一种学习,或许是对汉家文化斯文的敬仰,但他们也将鲜卑人马背上的血性、开阔的视角和包容的胸襟带到了我们中华文明之中。他们也将带着这样的雄健之风,从东魏、西魏,走向北周、北齐,最终一统华夏,走向盛唐的巅峰。”而大唐雄健的密码,就藏在云冈石窟博大豁达的气度里吗?

    一篇有学术价值的散文作品,让人思考:什么是文化?读后感觉文化,就是碰撞,就是融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不断渐进。

    感谢作者云行笔记的精彩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推荐语29|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和 推荐语30|『云 . 游』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vl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