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上存在着一条被称为胡焕庸线的人口密度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辉,1983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
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利用ArcGIS进行的精确计算表明,按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43.8%、总人口94.1%)
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围绕这条线,我们可以研究中国的某些比较有特色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并在此基础上做深度思考。
现在我们知道,人类的起源单一起源,而文化是多中心起源。也就是说,现今世界上的所有人类都是七百万年前从非洲出来的那一拔人类的后裔,他们不断地世界落地生根,生根发芽,繁衍子孙。
这些人类随后演化出不同的文明。而中国文明跟其他世界文明有所不同,即便在中国文明里,胡焕庸线两边的文明水平也不尽相同。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国家吃饭都用手抓,直到出现了刀叉,而中国人很早就开始用筷子,为什么?
我们去欧美国家旅游或生活,起初最不习惯的是他们那里的饮食,大多以冷食为主,而我们中国人喜欢喝热水,吃火锅,为什么?
世界古文明中,为什么中国的瓷器那么出名,以至于中国这个名字都跟瓷器有关?为什么在中国这块大陆,也能分出南北两种不同的文明?
其实这都与种植水稻这种作物有关。
种植水稻要求精细化的耕作,不可能像大麦那样,在广阔的平原种植,而必须在一小块土地上蓄水。
而水稻对水深是有特殊要求的,跟荷花不同,只要有水就可以生长,因而大面积的土地很难做到水深一致,必须小范围内调整水深。
中国人在水稻种植上开创了“垄耕”方式,即在田埂上垄起部分种植水稻,两三年后把垄起的部分压平,原来平整的地方再堆上土形成垄,如此可以交替使用地,使其肥力得到延续。
水稻精细化的种植带给人们精细化的思考,水稻种植区的民众心思较为慎密,精打细算。
因为大米成为主食,中国人生活习俗依此就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大米必须要经过与水混合加热后才能进食,中国人喜热食的传统并不是原来有人提出的所谓上世纪民国政府提出的“新生活运动”中要求国民喝热水的倡议。
米饭加水煮食后决定了中国人从古以来对热食的习惯。米饭煮熟后略带黏性,不适合用手抓食,于是筷子就产生了。
而其他以大麦、粟米为主要农作物为主的其他文明,可以把将面粉烘烤成型,直接用手就可以食用,由此不需要特别的进食工具。
煮熟的大米对承载它的容器要求也高,表面光滑的陶器可以有效减小进食中的浪费,在这种需求下,陶器的工艺不断提高,表面越来越光滑,最终成为可以独霸全球的工艺品。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昌南镇因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这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年号定名的地方,而昌南出产的瓷器名洋海外,因而昌南也成为瓷器和中国的代名词“China”。
作为中国人,我们很自豪为人类贡献了四大发明,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独创的“垄耕”,同样深深地影响了世界,造就了伟大的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