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未来简史》确实,让我的视野开阔了很多,我的思想不再局限于原本的固定的思维方式;让我的思维能够提升一个高度,我也逐渐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处俯看生活中的散落片段,视线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慢慢拉高到了树干上,能看到树干之间的联系,这对我而言是一种非常美妙的内心体验,一个字『爽』。
但是,视野开阔,思维升级也造成了一些副作用,让我更加困惑和不知所措。我看到了世界快速的变化,海量的数据;也觉察到自己转瞬即逝的想法,知道了人生这么多的可能性;又觉得自己似乎无能为力,紧紧的被未来的担忧困在原地。
自己到底应该怎样?还需要等待我自己慢慢开悟.....
好了,开始今天的主题吧。本次笔记讨论两个主题:
人类真的会变得没用处吗?
算法比我更了解自己。
1 人类真的会变得没用处
二十一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可能就是多余的人能有什么功用。一旦拥有高度智能而本身没有意识的算法接手几乎一切工作,而且能比有意识的人类做得更好时,人类还能做什么?
1 机器做得更好
我们在上次的笔记中已经清晰的举例说明,机器真的在很多方面逐渐成长,比人类做得更好。
上篇笔记《大分离|《未来简史》笔记IX-1》的最后,我们就举了股票交易员和医生的例子,今天我们可以再聊聊律师,以我浅薄的理解,律师的职业无非就是需要记住大量的法律条文,并且有丰富的法律实例作为判断。你看,人工智能恰恰擅长这点。记住东西来说,对人工智能毫无压力,而丰富大量的法律实例对它而言,也只是需要被记住然后再分析就可以了。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是因为算法变得更聪明,也是因为人类逐渐走向专业化,所以用计算机来取代人类越来越容易。虽然人工智能目前绝对无法做到与人类匹敌。但对大多数的现代工作来说,99%的人类特性及能力都是多余的。人工智能要把人类挤出就业市场,只要在特定行业需要的特定能力上超越人类,就已经足够。
图片来自网络2 所未有的不平等
随着算法将人类挤出就业市场,财富和权力可能会集中在拥有强大算法的极少数精英手中,造成前所未有的社会及政治不平等。
在现代,人数达到数百万的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和卡车司机拥有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每个人都在交通运输市场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如果集体利益受到威胁,他们可以团结起来、组织罢工、进行抵抗,形成重要的投票群体。然而,一旦数百万的人类实际由单一的算法取代,这一切财富和权利都将被拥有算法的公司垄断,放入这些公司的所有权人的口袋。
图片来自网络3 人类可以从事艺术?
那么,人到底能干什么?计算机已经能够取代股票交易员、医生、律师、司机。那么,会不会将来,人人都从事艺术,毕竟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在艺术上不会有所作为。
然而事实已经证明人工智能的算法在艺术上大有可为。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音乐学教授,戴维.柯普写了一些计算机程序,能为扑出协奏曲、合唱曲、交响乐和歌剧。他写的第一个程序名为EMI,专门模仿巴赫的风格,后续学会了如何模仿贝多芬、肖邦、拉赫玛尼诺夫。而在EMI与人类的音乐对决中,EMI投票胜出,被认为是巴赫的音乐。
再来分享一个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研究报告。
2013年9月,牛津大学的卡尔.弗瑞及迈克.奥斯本发表了《就业的未来》研究报告,调查各项工作在未来20年被计算机取代的可能性。...美国有47%的工作由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例如到了2033年,电话营销和保险业务员大概有99%的概率会失业。运动赛事的裁判有98%的可能性,收银员有97%、厨师96%、服务员94%、律师助手94%、导游91%、面包师89%、公交车司机89%...档案管理员76%、木匠72%、救生员67%。
图片来自网络由于接下来的科技发展潜力极其庞大,很有可能就算这些无用的大众什么事情都不多,整个社会也有能力喂饱这些人,让他们活下去。人总得做些什么,否则肯定会无聊到发疯。那么,怎么样过完一天,答案之一就是靠药物和电脑游戏。
对于这样的未来,你还有什么期许吗?
2 算法比我更了解自己
不论是科技上的困难还是政治上的反对,都可能减缓算法入侵就业市场的脚步。而且,由于人类心智还有大片未知的领域,我们还不确定人类是否有什么隐藏的才能,或是能够创造出什么新工作来填补旧工作消失造成的缺口。
社会系统未来可能仍然需要人类,但并不需要单独的个人。人类还是会继续写音乐、做投资,但社会系统会比他们更了解他们自己,也会为他们做大多数重要决定。也就是说,社会系统将会剥夺个人的权威和自由。
现在,科技已经让外部算法有能力“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在医学领域,目前,已有糖尿病患者安装传感器,每天几次自动检测血糖值,并在超标时发出警告。
很多人已经开始使用可穿戴式传感器,或者用计算机来监测自己的健康和活动状况。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记录着血压和心跳等生物统计数据。这些数据被传送到精密的计算机程序中,建议穿戴者如何调整饮食和日常生活,改善健康。很多人用这些应用程序并没有想太多,但是对其中的一些人来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信念-----“量化自我”的运动。相信很多人大概从微信朋友圈里,应该也能看到热爱运动的人,晒出自己的运动量,消耗的卡路里.,心跳的数据,持续的时间.....
从朋友的对话中,也可见一斑。同学聚会中,同学Z说:“我现在每天8000步左右”,班长Q说:“那你没有我走的步数多,我大概就在12000呢”。你看,我们已经开始渐渐习惯并依赖于这些设备。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运用的监测设备越多,我们就会越依赖通过这些设备来认识自己。
深层次的,我们可能需要与自己的DNA谈谈,看看我们的基因是怎样决定的,而并不是再问自己的内心。
我们都知道的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古墓丽影》的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在2013年决定切除双乳乳腺,并且做了切除手术。当然,这在当时一直不被人理解。
但是,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解释到:她的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相对年轻时因癌症过世,她一直活在乳腺癌的阴影下。而她做了基因测试,证实自己带有致癌变异基金BRCAI。虽然她并没有患病,但她知道自己罹患乳腺癌的概率高达87%。因此她决定干预这个可怕的疾病。
朱莉在做出对生活如此重要的决定时,并没有登上山巅俯瞰海洋,也没有看着落日沉入大海,接触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觉,反而宁愿看看基因的数字表达。
在我国,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华大基因。我在怀孕的前期,也曾经因为唐氏筛查的结果显示风险偏高,选择了华大进行基因检测。在我不了解基金检测的时候,其实内心是担心和恐惧的,我不知道他们到底要怎么操作,才能获取腹中宝宝的基因,检测过程是否会对宝宝造成伤害(就当我曾经的生物学白上了~~(>_<)~~)。但是,其实检测过程就是那么简单,只需要从我的手臂上抽取两管血液,由医院专人寄送到华大基因公司进行检测就好。就这样,当检测结果出来后,我坚定了认可了基因检测的结果。
因此,很有可能,你在未来也需要像朱莉或者我一样,对自己的健康或者宝宝的健康做出重大的抉择。经过基因测试、血液测试,算法能根据巨大的统计数据库来分析结果,而你也会欣然接受算法的建议。不听算法的建议,对我们人类来说,真的是不明智的决定。
想到罗振宇在谈到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也曾说过类似的例子。假设,未来我们都有随身监测的智能医生跟随左右,一天,智能医生告诉你说:“来,把这个药丸吃了”,你会怎么做?你告诉智能医生说:“我不想吃,你告诉我为什么要吃?”,智能医生说:“这是我通过连续7天,24小时不间断对你身体的实时监测的各项指标得出的结果,分别是你的****,和*** 有明显的异常行为,你吃了这个药丸,这个状况就会有所缓解。” 如果你还是抱有疑虑问智能医生:“能不能解释给我医学原理?”,那么智能医生告诉你:“我通过阅读历史上所有的医学理论书和医院实际的医学病例,得出的结果,你想听吗?如果你要听的话,我不间断的说给你听,大概所需的时间是100年。”在这个情况下,你说你怎么做?如果你去问人类医生朋友,这个医生也一定会告诉你,对啊,它掌握你的病例情况一定比较完备,你还是听它的吧。所以,你别无选择,你其实只能听从智能医生的建议。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人类已经不是个人自己,我们只是各种监测设备等生物装备的一个集合体。我们也不再需要什么自由意志。
下次我们继续聊....普通大众变得越来越无用,而另一小部分人则升级为拥有超级控制权,会是一种怎样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