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单读书随感读书
存在与虚无---读《未来简史》

存在与虚无---读《未来简史》

作者: 微尘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17-03-14 17:53 被阅读251次

    写于20170313        

     

    《未来简史》

        2月份时,朋友聊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戏谑说看完后感觉生命没意义,所谓意义都只是人类自己骗自己。对此,我丝毫不诧异,因为我在阅读时也有同感,众多书友也有相似的感受。因此,我也不敢再推荐这位朋友读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好多人说这书不好懂,烧脑,其实,看不懂更好,看懂了或许更容易看破红尘。

           说起赫拉利,2015年前他还籍籍无名,自2015年其《人类简史》席卷全球后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位刚满40周岁的以色列才俊的博学着实让我汗颜,敢于探讨人类的过去和未来也非一般人所能为。《人类简史》影响力超乎我的想象,一度刷屏了我的微信朋友圈,俨然成为部分文青的逼格担当。《人类简史》我只是泛读,初步了解了赫拉利的写作思路,他打破常规叙史方式,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融合统一和科学革命四个角度来梳理人类进步的历程。思路之开阔,知识之渊博确令人感叹,唯有以“神人”仰视之。之所以谈及其成名作《人类简史》,因为他最新的《未来简史》与其密切相关,思路一脉相承。我建议在读《未来简史》之前若能读一遍《人类简史》会更好,回望过去,才会更好的洞悉未来。

         《未来简史》洋洋洒洒30万字,前两部分“智人征服世界”、“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关于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虽然再次展现了其浩若星辰的知识面,但我窃以为有拼凑之嫌。对于未来,未知的世界,本来就不可以用“history”来论述,更多的是种对未知世界的预言,对于预言,很多哲人在很多年前已经做了一些论断,赫拉利的论述太过繁琐,我个人感觉有些故弄玄虚。一本好书,之所以好,应该让读者“少看多得”,而不是看完一大段文字却不知所云,或者需要费很多心思去总结,梳理文章的脉络。这不是读者要做的事,而是作者应尽之义。老子《道德经》区区5000余字,微言大义,影响了世间无数人,对于世界运行的规律总结的鞭辟入里。钱穆作为一代历史大家,其《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纵观五个朝代,也仅11万字,字字珠玑。有次与一位老专家聊天,他已经快80岁了,他说做学问几十年的最大的体会,就是要让读者“少看多得”,我深以为然,从这个角度,我感觉这本书至少删去一半的内容而丝毫不影响其主旨。

         前日陪女儿读一篇文章,主题是“人与海”,文章透露出的中心思想是人在自然面前的骄傲和伟大。正好相反,这本书给我的“中心思想”是虚无,人类意义的虚幻。在读完本书第三部分的瞬间我想到了萨特,立即把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定为本书读后感的主题,或许不一定紧扣本书主旨,但瞬间的感受往往是最真实的。《未来简史》横跨多个学科,内涵广博,心得往往挂一漏万,仅简要记录下几点感受。

         一、人类的终极目标

          人类曾经面对饥荒、疾病和战争三大威胁,随着文明发展、科学进步,这三大威胁陆续为人类所阻截。一再的成功往往会孕育新的野心,这种野心也推动着人类设下更大胆的目标,赫拉利认为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有三:长生不老、快乐幸福及化身为神。

          第一个目标“长生不老”自古以来即是人类的目标,古埃及人将肉身制成木乃伊,期冀来世获得永生。中国古代皇族重用方士,造炉炼丹,亦希望长生不老。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已延长了几十岁。随着基因生物工程的发展,一切皆充满可能,就像曾经的“仰望的星空”已被人类扎扎实实的踏在脚下一样的真实。

          第二个目标“快乐幸福”是人存于世的终极期冀,若不快乐,长生也只是日益衰败的肉身苟延残喘的折磨。在强调GDP的当下,许多专家呼吁用GDH(国内幸福指数)代之,相较于生产力高度发展下喘不过气来的紧张生活,人们更愿意在生产力并不太高的环境中过着轻松惬意、心满意足的小民。就像绝大多数身处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幸福感远没有成都、扬州、福州等中小城市舒适度高。幸福感是稀缺资源,就算人类解决了三大威胁,生活富足,治愈所有疾病,确保世界和平,也无法让幸福快乐成为常态,反而现代社会中抑郁不幸的人比之前经济不发达时期还要更多,科技的发展也让少部分精神无所寄托的人通过药物、毒品来追求短暂的快感,如果快乐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靠外部因素来刺激,这种快乐幸福的追求是没有意义的。正如佛教所主张的,追求快感是痛苦的起源,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不应是加快步伐,而是要放慢脚步,跳出思维看思维,静观自己的内心,感受生命的一张一欷,减少对快感的欲望。

           第三个目标“化身为神”不是化身为神话意义里的神,而是不断的在科技上突破,把原来看似匪夷所思的神举变为现实,就像当前的宇宙飞船、互联网络让50年前的人类无法理解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讲,马云、扎克伯格等技术精英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力也近乎于“神”,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身边围绕的都会是一些高智商的“机器人”,而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将远超人类的想象,人类亦将获取匪夷所思的能力,如“千里眼”、“顺风耳”、“过目不忘”等,这将彻底改写人类对生命和世界的认知。当人化身为神,一切都将如《黑客帝国》中所演绎的那样,都只是算法,甚至到心智也只是一种算法时,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只剩下算法的区别,若最终人类的归宿是这样,是应该悲观还是乐观呢?

          二、悲观的未来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结论让身处现代的我们毋庸置疑。我们会很自然地认为人类社会的维持和发展就应该靠科学。但在科学出现之前,人类秩序的维持靠什么?《未来简史》对于科学与宗教之争给我很多的启发。赫拉利认为宗教是一种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组织人类大规模合作的工具,是一份社会契约,是对世界的一套完整描述,提供一份定义清晰而目标明确的东西,可以是各种形式,体现为主义、精神。比如“上帝是存在的,遵从上帝的原则死后可以上极乐世界,反之入地狱”。路径目标都很明确,佛教、道教甚或共产主义都可以归结为此类。宗教等信仰作为社会契约对稳固社会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没有信仰的社会是可怕的,是无法得到长久的稳固。

           然而,科学的发展与宗教是天生的矛盾。赫拉利把宗教分解为伦理判断、事实声明和具体指示三个部分,对于伦理判断,是一种深入灵魂的价值观判断,比如“人类应该服从上帝旨意”,对此科学无能为力,但对于事实声明方面科学可以清晰生动的做出让宗教坐立不安的证明。正如《自私的基因》的作者道金斯,纯粹的无神论者,他把现实中的人微观为一条条的基因组合,以至于众多圣教徒如临大敌。即使如此,科学也很难胜出,因为宗教喜欢将事实声明转化为伦理判断让人类无所顾忌的遵从,使得与科学的本应很简单的争议变得混乱而模糊。现代历史就是科学与宗教博弈直至妥协的过程,科学一次次的挑战了宗教的事实声明,也一次次在新的宗教的反扑中与之达成协议。

           在“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深得人心后,人类就一直把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所谓现代化,其实就是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寂静宇宙中不断追求更多的力量。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有增长背后产生的困扰让人类愁肠百结也注定是咎由自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类用自以为是的科学与自然的博弈注定是零和,一方蓬勃发展,另一方必定付出代价。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资源的消耗,虽然人类意识到不可持续资源消耗所带来的危机,不断的通过科学的发展来发掘更多可持续的资源、例如纳米科技、基因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不过,船大难调头,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轮乘风破浪前行,虽然各国都开始重视生态保护问题,在猛踩刹车,但这艘巨轮很难戛然而止,或许最终只能一头扎进冰川才可停歇,这是个不确定且悲观的结局。

    前两日看了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文化研究院江晓原院长写的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他的观点同我一样对人类的未来充满悲观,他认为人工智能即便不会毁灭人类,也将最终消解人类生存的意义。人工智能本质上就是个算法,每次看《最强大脑》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轻松完胜人类最强大脑时,我都恍若所失。试想,当人类透过算法,透过生物科技,化身为神,控制我们的头脑和欲望,甚至战胜死亡的时候,当自由意志烟消云散的时候,我们最终必须审视的问题是,人,到底有什么价值?赫拉利在第三部分“智人失去控制”中提到,“科学可以操纵我们的欲望和感受,也许借由一点点电流,大多数人什么也不用做就能一直活在极端的喜乐中。而这,是数千年来苦行僧们透过各种修行而苦苦追求的状态,现在也许只是一个按钮,就能完成。AI从alphago战胜李世石开始,人工智能在所有的领域全面否定人的价值,可以写出大师级别的诗歌和音乐,人类除了感到愤怒,也无能为力。而最后,大数据的汇聚,各种算法,手环比我们自己更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比我们自己更能选择今天该吃什么,数据最终会为我们做出生命中一切需要做出的选择,而且,十分明智。”这些“智能”不需要有“意识”,却具备比我们更加智能的算法,那所谓“意识”还有什么意义吗?人类的未来难道还能乐观吗?

    三、我们该怎么办?

    赫拉利在揭露了残酷的未来后,在《未来简史》的尾声时写道:“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比以往更快,而我们又已被海量的数据、想法、承诺和威胁淹没。人类正在逐渐将手中的权力移交给自由市场、群众智能和外部算法,部分原因就是在于人类无法处理大量的数据。过去阻挡思想言论的做法,是阻挡信息流通。但到了21世纪,想阻挡思想言论,反而靠的是用不相关的信息把人淹没。我们已经不知道该注意什么,常常浪费时间辩论无关紧要的议题。在古代,力量来自有权获得资料。而到今天,力量却来自于该忽略什么。所以,面对这个混沌世界的一切,我们究竟该注意什么?”

    这是个很严肃的话题,我们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无数人被无用的信息虏获了,身边数不清的低头族,无数人抽着手机这一“现代鸦片”,这些过剩的信息,给了我们什么?在信息稀缺时代成就了众多大师,可是,现在呢?现在的我们已经被套牢了,陷入各种智能算法中,点餐、订机票、住酒店等生活中的一切都在智能算法的掌控中,连网上买东西都能为你的喜好给你自动呈现出几款你想要的东西,未来甚至于什么都不用想。对于这本书揭示的未来,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日渐清晰的未来。

    正因于此,许多书友感受到的更多是迷茫——既然人都没有意义了,那么,当下的生活和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呢?看完《未来简史》,的确会感受到一种虚无,但对我而言,仅是瞬间而已。对于人生的意义,我在大三时曾一度思考过,但终究找不到答案无疾而终。十余年来,经历了很多事,对人生的意义有了自己的认识,对于过去,时光无法倒流,再多辉煌或堕落都已无意义,对于未来,未知的世界瞬息万变,不为人所能掌控,焦虑和纠结也毫无意义,唯一有意义的即是当下,当下的时刻。人生再短促,也有几十年的时光,但真正有意义的只是此时此刻,其余都毫无意义。或许,很多人会提出异议,只是我所谓的意义和其他人所理解的理想与追求的到达不是一个角度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5a01fe1132e5:我对未来的悲观使得我生育这件事有些担心,害怕ta生长在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中。更害怕在愈发糟糕的环境中ta也无法乐观。看见作者在文中提到已育有一女,不知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 开心就好_8375:活在当下,
        只有此时此刻,你才是你。

      本文标题:存在与虚无---读《未来简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gh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