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古汉语(四续一)

学习古汉语(四续一)

作者: 阿耒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01:02 被阅读0次

还有一点应当注意:“之”和“其”虽然是第三人称代词,但有时候可以灵活运用,用来指“我”、“我的”或“你”、“你的”,如:

柳宗元《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知乎?’”(蒋氏很悲伤,眼泪汪汪地说:“你要可怜我,救活我吗?”)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汗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希望能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死后在墓碑上题者“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几个字,这就是我的志向,)

  在这里附带说一下“之”字的一种较特殊的用法:有时“之”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这种“之”字往往翻译不出来。例如:

《论语·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战国策·燕策二》:“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那么,它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呢?让我们先看两个现代汉语的句子。(1)“他的到来使大家感到十分兴奋。”(2)“大家都盼望着他的到来。”在这两个句子中,“他到来”本是个包含主语和谓语的独立的句子,在中间加上了“的”,主语就成了定语,谓语就成了中心语,整个成了“定语+中心语”的词组。在例(1)中,这个词组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在例(2)中,这个词组是整个句子的宾语。“的”字的这种语法作用通常叫做“取消句子独立性”。古汉语中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之”,起的也就是这样的作用。在《论语》例中,“道之不行”是作句子的主语;《战国策》例中,“王之熟计之”是作句子的宾语;《左传》例情况略有不同:“皮之不存”既不是主语,也不是宾语,而是一个表示条件的分句。但“之”的作用仍然是取消句子独立性,表示这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而是一个分句。

  了解了这一点,对古汉语中“其”的用法就能有更深入的理解。上面说过,故汉语中的“其”,多数是表示“他的”或“他们的”。有时候,比如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这样的句子中,“其”字硬翻译为“它”,但实际上,“其”仍然表示“师之人”,只是因为这个“之”字起的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所以翻译不出来了。

相关文章

  • 学习古汉语(四续一)

    还有一点应当注意:“之”和“其”虽然是第三人称代词,但有时候可以灵活运用,用来指“我”、“我的”或“你”、“你的”...

  • 学习古汉语(四续四)

    (二)古汉语的尊称、谦称和敬词、谦词 古汉语中,有时不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而是用谦称或尊称。谦称有“臣”...

  • 学习古汉语(四续三)

    (2)语气词(附词头、词尾) 现代汉语中语气词有“吗、呢、啊、吧”等,都是放在句子末尾表示疑问、感叹等语气的。古...

  • 学习古汉语(四续二)

    古汉语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彼等等。它们和现代汉语的指示代词“这”、“那”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彼”有时也...

  • 学习古汉语(四续五)

    (四) 古汉语中的借代 借代是一种修辞方式。但它关系到对词义的理解,所以在这里讲一讲。 所谓借代,就是借用一...

  • 学习古汉语(四续六)

    (六) 古汉语中的被动句 古汉语的被动句有如下几种形式: (1)用“于”介绍动作的主动者。如: 《左传·成公二年...

  • 学习古汉语(二续)

    h学习和掌握古汉语词汇需要下功夫,一些重要的古汉语词语以及它们的各个主要义项,都需要理解并记忆,这是个日积月累的过...

  • 学习古汉语(四)

    欢迎一起学习古汉语,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汉语语法。 阅读古文,不但会碰到词汇方面的问题,还会碰到语法方面的问题。古汉...

  • 学诗小记3:四声与平仄

    学习格律诗词,就离不开古汉语的四声与平仄。打好这个基础,作好格律诗词就不愁了。 四声,是指古汉语的四种声调。 语音...

  • 学习古汉语(一)

    近年来国学热,总体来说是件好事。国学典籍的古汉语,即通常所说的“文言文”。是以先秦的语言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书面语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古汉语(四续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ni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