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动画片《唐老鸭与米老鼠》,有一集当中,一只小小的鳄鱼破壳而出后却把第一眼见到的唐老鸭当成了妈妈。唐老鸭对它百般驱逐之后,小鳄鱼哭的非常伤心。那时的我,虽然也觉得那一幕有些荒诞可笑,但小鳄鱼孤身一人寻找妈妈的背影成了这部动画片留给我的多年挥之不去的一个哽咽场景。在后来我接触的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类似的桥段,我总以为这都是剧作者在创作中的一种相互借鉴,直到最近开始接触一些进化学方面的书籍才明白,原来这是一种真实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
鸭子会对它们出生后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产生印刻-----即在发展的关键期建立起一种联结。通常情况下,这个物体会是它们的妈妈。印刻效应形成后,小鸭子就会仅仅跟随印刻的对象,如影随形。而如果它们在出生后的关键期内见到的不是它们的妈妈,那么小鸭子将不再追随自己的妈妈,而是它们第一个见到的那个移动的物体,不管这个移动的物体是什么。这一发现开创了进化生物学的一个新的分支,称之为:习性学。习性学被定义为“关于动物行为的近因机制和适应价值的研究。”
习性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概念来描述那些他们认为是动物先天具备的特性,比如,固定行为模式是指动物表现出来的刻板行为序列,通常能被某些特定的刺激所激发。一旦固定行为模式被激发,动物就会完整地执行这一套固定的行为序列。例如,在雄性鸭子面前呈现一直塑料的仿真鸭子,将会激起雄鸭子的一系列求偶行为。
是不是觉得鸭子这种鸟样的动物有些可笑?讲真,我看到这段的内容的时候靠在枕头上把床都笑颤了,导致我半睡半醒的儿子以为妈妈手里端着的那本《进化心理学》一定是笑话连篇的漫画。可当我陷入枕头准备进入睡眠状态之前,突然意识到,其实人类也并没有完全逃脱这种荒诞的行为反应啊...
儿子周末要参加跆拳道的一个户外表演。教练要求是八点半到集合地。可是他早上八点还在漫不经心的吃早饭,我开始着急时间来不及了。儿子头也不抬的回了我一句:“以前我每次早去,都是要等很久迟到的人。所以,我还不如不早到呢。”你看,因为别人的屡次迟到而形成的行为印刻,导致他直接觉得迟到很正常反而早到是一件很愚蠢的行为了。
我儿子因为他的同伴们经常迟到形成的“近因机制”而逐渐适应了“迟到这件事很正常”这个价值观。这多危险?所以,小孩子们的朋友很重要,成年人们的圈子很重要。很多时候人们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源自于他们周围的环境以及过往的经历。他经历过什么,就会造成什么样的行为印刻,他周围是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子,这一切从而影响他们今后的行为发展走向。
过年期间回孩子爷爷奶奶家。有个亲戚闲聊间摇着头对我说,“你们这些城市人啊,都给孩子上这样或者那样的培训班,所以你们城市的孩子都不快乐。孩子都没有童年。”我不禁哑然,因为这段话,早在三十年前便传遍了大江南北,即便是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印刻”中被反教育的。
我们桀骜的青春期里,我也一度以为自己的不快乐是因为繁重的学业所压迫,所以我也一度以为那些名目繁多的所谓“培训班”是孩子们不快乐的根源,我也曾试图说服自己,要让我的孩子们有个“随心所欲”的幸福童年。三十岁的生日那天,我突然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的意识到,我的快乐太寡淡了,我们不懂的快乐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人们以为的快乐都没有脱离食色性也的动物性,我们缺乏的是多元化的快乐方式,所以娱乐业才会在文明进步的今天有如此鼎盛的关注度。
孩子们真的是在参加培训班吗?他们从这个班出来,又走进了另一个班,他们在学什么?是学习今后职业的技巧?还是在人生日后的种种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力?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人们的四肢的力量已经不再是我们捕猎获取食物的优势了,所以那种通过爬树,玩石子,淌河水的种种隐形的对肢体进行锻炼的童年行为已经不适应现代人类生存的需要了。孩子们学习班里获取的也并不是某项更优秀的技能,而仅仅只是人类进化当中,我们对大脑对手眼协调对思维能力进化的需求更高了,这些并不是能让孩子们更优秀的所谓技能,而是人类进化到这一刻最基本的能力而已。
现代的孩子们不再爬树获取快乐,他们通过有效科学的竞技训练而得到体力上的提升。孩子们不再玩石子获取快乐,他们通过密集型的魔方游戏而获取手眼协调的升级。孩子们不再躺在草地上看天空放松心情,他们学会了用音乐用绘画用任何一种艺术行为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其实这一切都是进化长河中无法回头的文明进程而已。叹息的人可以继续叹息,悲哀的人可以继续悲哀,像鸭子一样刻板继续把自己童年的快乐继续当快乐的人也可以继续回味,但这不影响进化文明的大部队继续前行,头也不回。
最近公司阿姨常常提醒我少买点衣服。办公室里堆不下了不好收拾。我笑着回她:“我最近发育期呢,总觉得衣服不够用了!”阿姨用白了我一眼的方式向我表示不屑,我却一个人自得其乐。作为一个直奔40而去的中年女性,我在最近两年真实的感受到发育期汹涌而来的快乐。
两个孩子都入学了,晚上不再需要嗷嗷待哺,读完睡前故事之后我便可以自由的看自己的书,做自己的事,他们上学的时候我抓紧时间工作,抽空去参加各类培训,挤出时间来写一些自己的心得。我渐渐的悟到,即便是人到中年,我的人生也是如此的幻妙,我的眼前并不是就此老去的尽头,而是一峰高过一峰的远景。
我认识了很多人,看到了很多事,很多无法亲身经历的教训,因为有了圈子而得到了验证。也悟出了一些道理,比如,世界不是非此即彼,人也不是非好即坏,所有的博弈也并不是一定要结果等于零。所以说,何必像鸭子一样认为有了孩子的人生就是陪伴孩子长大,再等着他反哺。何必像鸭子一样觉得孩子的未来才是我们自己的下半生。人到中年,还是需要持续发育的。嗯。
这就是我看《进化心理学》的一些感悟,下期继续。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