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耳双生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分享,很有禅机特别有味道,于是关注了这个微博——一禅小和尚。
今天我成了“一禅小和尚”的粉丝虽然知道这是一个虚拟的人物,但很喜欢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内容,生动有趣不觉枯燥。比如还有这种画得很有意境的漫画。
今天我成了“一禅小和尚”的粉丝还有很有趣的短视频动画。
今天我成了“一禅小和尚”的粉丝 今天我成了“一禅小和尚”的粉丝 今天我成了“一禅小和尚”的粉丝 今天我成了“一禅小和尚”的粉丝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小时候,看过的日本一休和尚的故事。里面很多情节,现在都记忆尤深。可以断定,一休这部动画片,对我以及同年龄层的小伙伴的思想,一定产生有影响,虽然我也说不出来,影响具体是什么。
其实这一禅小和尚的视频都挺短,最多不过2分钟,简简单单的画面,尤其是配的音乐比之一休,明显更有禅意更有趣。
当我在看的时候,正巧儿子路过,凑过来看了一集,于是便缠着我给他看了七八集,他是非常的喜欢。
虽然里面谈的内容,其实并不简单,讲的东西有一点偏道理或禅机。
我想,孩子关注的应该是可爱的画面、有趣的对话、活泼的人物以及跟自己相似的事物的疑问和思考。当然,也许内容还启发到他对道理及认知的思考。
比如,为什么月亮老是跟踪着我?为什么功课做不好?为什么衣服旧了要换新的?
看着他难得安静专注的看着画面视频,感觉特别的美好,感觉他也像极了这个可爱的一禅。
今天我成了“一禅小和尚”的粉丝看着儿子明显表露出打心底的喜欢,我突然想起几年前,看过一群美院学生自行花费几年时间制作的一部动画《夏虫国》。
今天我成了“一禅小和尚”的粉丝这部片子17分钟,故事源自《庄子·秋水》的“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可惜,很精致的制作,但没有形成广众传播,只在小范围间传递欣赏而已。
为此,我还特意寻着地址找到西湖边他们的展览厅,但因缘不凑巧,未能得进。
当时我心里在想的,是对这群年轻人充满了敬意。据说二十多个年轻人花费了两年时间,画了一万多块石膏板,方才完成这支动画。
我们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浩如烟海的智慧经典,如果能有一种易于传播的形式的话,怎么可能文化出现如此断层?动画就应该是一种特别棒的传播载体和形式。
想起前天培训的两堂课,老师就用了技巧,用很多故事讲《易经》这般深不可测的话题。这也算是传播上的一些巧力。
但当时的我,心里就冒出这样的担心:两位老师都已经研究这样的国学经典三十多年,但其实大众知晓度还并不是很高。
如果仅仅靠一个老师传一群学生式的传统传播,影响力最大也就如此,因为老师的时间精力都有限,传统在学校的一堂讲课,能影响的最多也不过几百人。
另外,从内容上,易经是属于天机大道,与日常生活关系度不会很紧密,所以很难持久的使人产生兴趣,这个时候,形式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
比如,老师讲课就从算卦这种小技巧调动大家的兴趣,估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确实也有效果,我看朋友圈的分享,很多是以我学会了算卦再传播。
同样的缘由,看到今天的这个动画《一禅小和尚》,我也很是钦佩这个内容的产出以及运营方。形式很巧妙,很多好的内容如果嫁接上去一定会有好效果。
当然做这个动画,是需要很大的投入的,同时也不是一个独立可以做得好的活,涉及到内容、技术、运营和推广等。例如光头强,就看到方特运用了那么多的产业链,其中我还带着儿子去过他们的游乐园。
所以,我也很好奇做《一禅小和尚》的这一家究竟是谁?
可是微博上,并没有一点点的运行这个内容的背后的讯息。于是我到了知乎,还好在这里看到一位应该是做这个一禅小和尚的公司里的职员,果断关注了她。
当然,还是没有发现这家公司的名称和背景。只是只言片语知道这个老板跟北大有些关联也挺波折的创业经历,也看得出来,这个职员发自内心的喜爱这个小和尚。
既然故意的选择了低调,那也就先不去探究了吧。应该好好做一禅小和尚的粉丝,把敬佩之心放在心里。
期待他们做出更多好作品,传递更多真善美。这才是真正的功德无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