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喜欢沉闷、乏味、死板,尤其是艺术,更需要鲜活与生动。而写字,则最忌如布算子。一篇如此,一字亦如此。
中国书法,体现的是性情,本质上更接近道家精神。重视虚静。一幅作品,一定要有虚静处。不虚,就是房子没有窗,没有内部空间一样。房子不虚,那就没法用,也不叫房子。书法中,没虚静处,密不透风的,太压抑死板,显得没有生命力。这在行草书上尤其讲究这点。我们的作品,要让人感觉到实,但是要某一处,忽然出现的虚静,会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如“内”,绝不让内部空间均匀。空的地方特别大。(王羲之《圣教序》选字)
“月”也是这样,虚左部。实处我们可以称为聚,虚处称为散。散的地方,就让他散,如这个字,绝不让末笔连上第一笔。(王羲之《圣教序》选字)
最大的空处,在于竖的位置要写好。如布的空间均匀,则死气了。(王羲之《圣教序》选字)
左聚右散。散处就给以大空间。聚处就要多封住。如箭头标注,连带挨了中间一笔。这个字写的很有意思,中间一笔不是直的。王字的构字法很丰富,弄清聚散,再去看其他帖,有一览众山小之感。(王羲之《圣教序》选字)
上实,下就要虚。每个字都是虚实相生。虚处要至少留一个缺口。让内部气透出去。这和围棋里气的概念一致。(王羲之《圣教序》选字)
注意箭头所指,哪些封,哪些不封。上方箭头是不能封的,上一个例字也说了气的概念。其实看电影就知道,懂兵法的围城,总会围三面,而非四面。留生路,既可高伏,也不会激起城内死扛。(欧阳询《九成宫》选字)
历代书家字法基本一致。关键在于笔法的不一样。笔法一变,字法也就变了。所以书论中说,笔法是书法的核心。如果黄色外沿线继续画,就成三角形了。选字。中部聚,上下散。(欧阳询《张翰帖》选字)
造型和上一字,是不是很像。同时,内部左散,而不是均匀布白。很多人写欧体,毫无生气,看不到里面的变化,把字空间写匀了,一点意思也没有了。如果眼里能看这些留白处,懂得聚散(留白)道理,会发现欧体其实很有意思。(欧阳询《九成宫》选字)
左部箭头,二笔之间并不挨。那么上面就会显得散些。“又”的两起笔都挨,封死,则为聚。显得中宫很紧。也是典型的上下散,中部聚。和前面的例字“兵”一致。(欧阳询《九成宫》选字)
化横为点,立刻字生动了。如为横,那么一字三横,就要难免雷同,处理起来远不如点巧妙。(欧阳询《九成宫》选字)
扩展阅读:米芾竟把《兰亭序》临成这样!
☟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官方微店
网友评论